聞太師答應了唐臨的請求,也沒有任何理由拒絕。只不過,北伐并非立刻起行,大軍進發還需要半月時間集結和準備輜重。
唐臨也不著急,只要參與其中,就能夠完成自己的第一階段任務。現在,有了半個月的緩沖期,唐臨覺得自己需要在聞太師出征這段時間里面,做點準備功夫。
封神之戰,說到底還是紂王倒行逆施。耗費民力建造鹿臺和摘星樓,然后沉迷于妲己美色,將忠臣良將一個個害死。
但歸根結底,耗費民力建造奢華行宮,這個是最大的問題。
老百姓管你當官的死幾個,哪怕是比干這種忠臣,死了也就哭一會兒就完事了。至于炮烙和剖孕婦這種酷刑,其實也不會有多大的影響,因為宮里發生的事情,老百姓基本上不知道,這世界又沒有網絡這種事情。
真正令百姓都想造反的,是徭役過重。
古代生產力低下,即使在這個有神仙的世界也一樣。
在仙人看來,路過救個人,是些許功德,救十個人,也多不了多少。
這種事情,就是隨手而為之,或許等到天降大災的時候能夠多救一點,但那是可遇不可求的事情。
沒有神仙會研究發展生產力的仙術,他們自己長生都忙不過來,也想不到創造一個新的作物,改進一件農具,或者發明一個內燃機能產生什么影響。
因此,老百姓還是過得很慘,必須要日日不停勞作,才能保證活著,稍微有點病痛,幾乎就等于死亡了。
而徭役就是自帶干糧的白做工,家里重要的勞動力被抽走了,只剩下老弱婦孺在家里勉強支撐。時間短還好,時間長,家里老母幼兒會不會餓死?
而且,所謂徭役,都是非常勞累的工作。一般就是用徭役來筑城,從挖石挖土開始,到修正石塊然后壘好。這年代沒有機械,全靠人力。一旦徭役時間長一點,老百姓真的要全家都要死絕。
秦始皇建個長城就能將秦朝弄得天下皆反,這生產力還不如秦朝的商朝,自然也是一個鹿臺弄得民生凋敝了。
“如果我改變了這個結局,那是不是就能影響封神之戰?”唐臨開始認真地思考這個問題。
首先,改變命運一定會付出代價,但要看怎么改。像是闡教的十二金仙,渡劫是他們的命運,但手段不同后果也不同。要不是闡教不講理的事情做得太多了,最后理應個個順利渡劫,然后斬三尸成就大羅金仙之位。
結果混元金斗一削,直接將他們削成凡人,需要從頭來過。多虧了幾個跑去西方教混的,不然十二金仙下場可以說是渡劫失敗了。
在劫數之中,改變的東西不同,所造成的后果也不同。
唐臨在蓮花法相之中運轉生死輪回,功德金身輔助唐臨感應天地的命運變化,很快就有所領悟。
鹿臺不能不建,若是唐臨強行阻止紂王建造鹿臺,那就是將這件事徹底從歷史上抹除,承受的因果會很大,說不定很快就會殺劫臨身。
那時候,不知道功德金身和圣人所賜的保命靈符能不能扛得住。
這是其中一個關鍵問題,但還有一個關鍵是妲己。只要紂王去作死,女媧娘娘就一定會派九尾狐來迷惑紂王。那時候,就算有鹿臺,妲己也會想到其他辦法來禍害商朝。
鹿臺和妲己,就是兩個最大的隱患,但鹿臺不能不建,妲己不能不被九尾狐附身。因為這兩者都是既定的命運,想要改變,牽涉到的因果太大,唐臨受不了。
若是連命都不要了,靠著眾多底牌和功德金身,或許真的能夠改變整個封神格局,但唐臨感覺到自己有九成幾率要死在封神之戰里面。
一定能有什么別的辦法……
唐臨思考了一下,還真有了主意。
次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