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一凡想了想,說“具體我也算不來,總覺得按整條魚來算的話,你們沒得賺,不用給我那么多,一百就行。”
陳桂芳笑了起來,她說“一凡啊,你能為我們考慮,我們真的很感謝你,不過你不用擔心,我們虧不了。先不說我們店里有大羅非供應,客人少不了,而且客人來了不單單是吃魚,還要吃其他菜呢。就按照你家保叔說的,兩百一斤。”
甘一凡還待再說,老中醫插話,“要我說啊,兩百都給少了,該給兩百五,不過兩百五不吉利,那就給二百。”說著哈哈笑了起來。
有了老中醫打岔,價格就這么定下了。
其實甘一凡心里有數,價格確實給高了,甘家保和陳桂芳是在照顧他。
他當然也不知道,過段時間,變種羅非魚的價格會成倍成倍增加。
三人走后,甘一凡翻開厚厚的記錄本,本子陳舊,里邊有各種各樣的藥材,每種藥材都有詳細標注,藥性、用法、用量、適合人群等等,翻到后邊還有各類藥方,甚至連病人癥狀、號脈手勢、脈相等等,都有詳細圖解。
看到這里,甘一凡忽然覺得這個記錄本變得格外沉重。
……
……
“龍生龍鳳生鳳,常評汪梅人中龍鳳,一凡將來必有一番大作為。”老中醫把玩著一個沉香質地的手把件,和甘家保邊散步邊說,“我這一門屬我師兄醫術最高,青出于藍而勝于藍說的就是他,比我師父都強。”
“有一年他遇到一個奇怪的病患,看過西醫查不出毛病,我師兄也查不出毛病,可這個人卻始終不對勁,瘦,特別瘦,經常走著走著就不知道自己走到什么地方去了,就像老年癡呆一樣。
可他年紀輕輕,還不到三十歲,記憶力也沒有衰退的跡象,不可能是阿爾茲海默癥。但毛病一定是有的,我師兄想盡辦法為他調養,可無論怎么調養都沒用,最后是在湖里找到他的尸體。”
說到這里,老中醫停下腳步,語重心長的道“一凡也瘦,在云集島生活十多年,常人連十分鐘都受不了,可他卻在島上整整生活了十二年。我不知道他會不會像那個病患那樣,但我擔心他。常評汪梅已經不在了,只剩下他孤零零一個人,我只希望他能學點醫術,將來要真有什么事,他也能從自己的角度去為自己診斷。”
“當然了,我更希望是我多想。一凡雖然瘦,卻健健康康,力氣特別大,又聰明又懂事,還識大體,這樣的孩子老天都不舍得收了他,誰還忍心收了他去?”
“二叔說的是,常評汪梅不在了,甘教授也走了,他就是我們全莊人的孩子,我們一定不會讓他出事!”
“常人大難不死必有后福,而他大難不死必成大器!”老中醫背著手走上岔道,“家保啊,老叔無兒無女,一凡學了我的醫術相當于我的傳人,厚斌的事就這樣吧,別說老叔沒有提醒你,不要讓他出來,否則大喪。”
老中醫語氣平淡,表達出來的意思卻讓甘家保出了一身冷汗。
不知從什么時候,清朝宮廷里傳出一句話來,一直流傳至今。
——寧可得罪太監,不要得罪太醫。
太醫古時指的是濟世救人的醫者,后來專指封建王朝為皇室以及官員們服務的醫者。
大家都知道太監亂政,太監這樣那樣可憐又可恨,但為何會有這句話從宮里流傳民間呢?
只因為,太醫不僅擅長施救,他還擅長施毒。
在清朝,得罪太監還有破財免災的機會,不一定會死,但得罪了太醫,死活就由不得你了。
閻王要你三更死,絕不留人到五更。
把閻王換成醫術高明的太醫,同樣說得通。
老中醫俞二是上世紀六十年代定居甘家莊,從何而來無人知曉,他還有一個哥哥就叫俞大,也就是俞二口中的師兄,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