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腳處?我只想帶著這孩子暫時(shí)在臨元城中避一避……”
又道“無論日后去哪里,只要還活著,待過個十多年,孩子長大了,我便叫他投去許家軍中……也好報(bào)許姑娘今時(shí)之恩情。”
她雖是存了些以退為進(jìn)的心思,但這番話并沒有假。
她是讀過些書的,也懂些做人的道理。
能繼續(xù)留在這里,自是最好。
真留不得,那也絕不該心有怨怪。
聽得這句多年后叫這孩子投去許家軍中的話,許明意的心情很有些復(fù)雜。
這孩子的娘,給皇帝戴了頂綠帽子;
皇帝渾然不知,樂得不行,幫人養(yǎng)孩子養(yǎng)得十分來勁;
而待過個十余年,這孩子還得投軍,去打狗皇帝的江山……
突然就覺得……這還挺殺人誅心的。
聽那嬤嬤還欲再求,許明意沒了耐心再聽,截?cái)嗔怂脑挘馈罢嫦肓粝卤懔粝掳伞!?
橫豎多兩個人也不算多。
至于這孩子的身世會不會叫她和祖父心有疙瘩?
越培不過只是聽命行事的萬千中一顆小小棋子罷了,若非是他與榮貴妃有私情在,怕是都記不得他是哪個。
且留下孩子又不是將其收作許家人,倒不至于牽扯得太多。
正如這位嬤嬤方才那句話,當(dāng)下這世道間,小小人物所求不過是活著而已。
能活著,還是得活著。
能救一個,便還是救一個吧。
但有句話還是要說在前頭的——
“今日是你不愿走,來日若敢動什么異心,惹什么麻煩,到時(shí)也莫要想著還能放你活著離開。”
“是……是!”齊嬤嬤大喜,連忙就磕頭“多謝許姑娘慈悲收留!姑娘此番大恩大德,必當(dāng)銘感在心!”
見她磕了還要磕,孩子被她夾在身前很是無助,許明意道“行了,回去吧。”
齊嬤嬤連聲應(yīng)下,抹了把眼淚,抱著孩子起了身,高興得又哭又笑地道“……時(shí)辰不早了,姑娘又勞累了一整日,我和哥兒便不打攪姑娘歇息了!”
哥兒該回去吃奶了!
得將這好消息告訴奶娘去!
這位奶娘聽得這句準(zhǔn)話后,卻是放聲大哭了一場。
哭罷之后,便通體舒暢了。
夜深了,瞧著被奶得小肚子鼓悠悠的倆娃娃睡在一處的模樣,眼睛俱是紅紅的齊嬤嬤和奶娘皆面有笑意,心中落定下來——為她們自己,也為了孩子。
這廂許明意沐浴罷,穿著細(xì)綢中衣舒舒服服地躺在床上,卸下一身疲憊時(shí),則是突然想到了一個問題——
狗皇帝如今知沒知道自己被戴了綠帽子的事情呢?
出城后,她曾聽祖父說起過,那日在太廟中,皇帝和榮貴妃在中側(cè)殿內(nèi),祖父守在殿外時(shí)曾隱隱聽到了一些動靜……
榮貴妃似乎是做了什么……
只可惜沒能成功。
既未成功,那定是敗露了。
而選在此等關(guān)頭動手,多半應(yīng)是為了越培之事……
就是不知后續(xù)是否招認(rèn)了,皇帝又是否查清了。
但轉(zhuǎn)念想想,就在兩日前,朝廷還曾派明御史前來相談?chuàng)Q回小皇子之事,只不過被祖父直言拒絕了,祖父并未答應(yīng)見明御史,且放了話出去——說了不見就是不見,再來送信打死為算。
縱然明御史是為了大慶和大局,或是好不容易才說動皇帝‘放下顏面’前來談判,且所謂換回小皇子多半只是一個好聽的名目和朝廷的遮羞布,朝廷此番或是已經(jīng)做好了退讓求和的準(zhǔn)備……
但他們和朝廷已沒什么好談的了。
他們意不止在一兩座城池,自也不會為朝廷的態(tài)度而改變計(jì)劃。
用祖父的話來說,當(dāng)下朝廷的求和便如同是途中帶毒的誘餌,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