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真帝趕來榮郡王府時,只晚了一刻鐘。
“陛下,郡王殿下已經走了……”
守在堂外的郡王府管事行禮之際,啞聲稟道。
昭真帝腳下一頓,看向內室方向。
很快,敬容長公主和玉風郡主也趕了過來。
榮郡王患病非是一朝一夕之事,今日待許明時和吳然察覺到異樣時,不安之下,首先想到的便是往自家傳信。
待東陽王等人到來之后,心中真正有了分辨,適才使人往各處傳信。
宮中與各府得了消息,皆是立即趕來。
卻仍是遲了一步。
幾人來至榻邊,只見孩子的“睡顏”很是安寧。
夜色愈濃,四下漸漸響起了壓抑的抽泣聲。
……
七日之后,便是榮郡王下葬之日。
有昭真帝的旨意在,各部自不敢有絲毫怠慢,一應喪儀規制皆無任何削減。
許明時和吳然尋來了許多兵書與集市上淘來的小玩意兒,放入了男孩子的陪葬物中。
送葬當日,二人也一路跟隨到陵地。
諸多后事皆已辦妥,郡王府外的吊喪之物也漸漸被撤去。
許明時卻仍舊未能回神一般,為此很是消沉寡言了一段時日。
許明意看在眼中,于一日午后去尋了他說話。
她知道,起初明時隨她前往郡王府,對榮郡王尚且只是同情憐憫——
可日漸相處之下,那樣好的一個孩子,又有誰會不喜歡呢?
明時和阿章,都清楚地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么,他們選擇了陪伴,便等同是選擇了要親自送那個孩子、他們的好友離開。
離開的人已經走了,送別的人卻仍然需要一段不短的時日來慢慢療愈。
但她相信——
“總有一天還會再見的。”她輕聲說道。
“真的嗎?”
迎著小少年的視線,許明意肯定地點頭“真的。”
她如今深信著輪回之說。
她的經歷,不就是最好的證明嗎?
既有如此之深的心靈羈絆,想必總還會重逢的。
只是或十年,數十年,百年,改了身份,改了樣貌,改了所有往昔的一切痕跡,但有朝一日,總會在某處相見。
許明時便也點頭“我相信。”
男孩子看向窗外的一叢竹林。
新發的竹葉青嫩,竹根處有筍尖破土而生。
一場雨落,青筍飛快地生長著,于日光雨露之下日漸筆直舒展。
竹葉密密,而又漸疏。
綠到濃時,在一陣陣秋風中搖著搖著,不知何日便染上了層淡淡青黃。
一晃又至中秋之際。
這一日,昭真帝微服出宮,雖自稱是偷得半日清閑,然坐在東陽王府的外書房中,所談也無不皆是朝堂與天下各方政事。
許明意在旁靜靜聽著自家祖父和昭真帝的談話。
二人商談政事,無分大小,從來不曾避開過她。
這大半年的光景之下,她聽了許多,看了許多,也寫了許多,學了許多。
漸漸地,便也會試著發表一些自己的拙見。
她未曾有一日真正閑下來過,正如遠在朵甘之地的吳恙。
他們都在往前走著,學著,磨礪著。
一輪金色秋陽漸漸西墜,天邊晚霞金紅交錯著,分外濃烈。
昭真帝和東陽王在庭院中閑步走著,透過大開著的窗欞可見書房中的少女端坐于書案之后,手中執筆神態專注。
昭真帝眼中含著笑意,仿佛由此看到了極遠的日后景象。
緋麗霞光浮動著,似有仙人揮墨,大筆勾勒出了一幅萬里江山圖。
“走吧,喝酒去!”東陽王笑著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