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苗剛當上大將軍,按理這禁軍統領就空出來了,但何苗沒打算將禁軍統領的官職還給張讓,自家的大哥、前大將軍何進就是因為未能掌控到禁軍,這皇宮才進退兩難的。
無論如何,何苗都不會離開皇宮,這禁軍握在手里,又身居大將軍,號令天下諸侯、各方武將前來宮內,聽令行事,這不也一樣嘛,何必要出宮,住到大將軍府里去,多此一舉。
何苗身邊的禁軍親兵一聽到何苗晉升大將軍,皆是大喜,這是要水漲船高咯,好日子到來了。
親兵趕緊接過何進的人頭,拎著何進的散發,跑到宮墻上面,奮力往下朝前一扔,嘴里高聲喊道:
“逆賊何進已伏誅,爾等不得無故圍堵宮門,速速退散,各回營地。傳何大將軍令,大將軍麾下文臣武將皆入宮叩見,共商軍議。”
那親兵一喊,城下的兵馬瞬間就炸了鍋,尤其是宮墻上面突然飛出一個血淋淋的人頭,赫然就是大將軍何進的。
何苗和張讓的算盤打得再好,卻忽略了何進就是被賺入宮,才落得個身首異處,被刀斧砍死的。現在何苗仗著大將軍的名義,繼續號召眾將入宮,這誰還敢入宮啊。
難道不怕入了宮,步了何進的后塵嗎?前車之鑒啊。
宮墻之下,宮門之外。
何進的部將吳匡難受死了,這無腦的屠戶何進逞什么能啊,竟然單槍匹馬闖入宮內,結果卻被何苗和張讓聯手給宰殺了。
何進死了,自然就不是大將軍了,吳匡便少了一個效力的主子,至于入宮,吳匡肯定是不會入宮的,入了宮又不和閹豎張讓、舞陽君何苗等人勾勾搭搭,那就是找死,活膩歪了自尋死路。
吳匡想著麾下這些兵馬,到底是撤還是攻?不進不退的,早晚會被拖死。
再說了,堵在宮門這里,也不是個事啊。
“吳將軍,大將軍遭閹豎陷害,不幸身死,我等宜速起兵馬,急攻皇宮,手刃閹豎,為大將軍報仇。”
袁紹來到吳匡身邊,一臉的悲憤,假仁假義地抱拳向吳匡游說,建議說道。
袁紹趁著何進一死,干脆慫恿吳匡攻打皇宮,說不定還能趁機混水摸魚呢。
宦官和外戚同屬兩害,何進這外戚被除掉了,這不還有閹豎張讓和新的外戚何苗嘛。
要是吳匡對何進忠心耿耿,腦袋一熱,真的起兵攻打皇宮,那這事就妥了,無論是張讓還是何苗,多殺一個都是賺的。
吳匡聽了袁紹的話,不禁內心一陣吐槽,這袁紹袁本初不為人子啊,何進死是死了,但攻打皇宮這種事是兒戲嗎?
想打就打?還扯著為何進報仇的名義?可笑,人家張讓和何苗都將何進定義為逆賊了,袁紹這是想讓吳匡從賊,尾隨何進謀逆啊。
“此事萬萬不可。袁將軍,大將軍之死,疑點極多,此處為皇宮,宮內有新帝和太后居住,不可輕易攻打,況且宮內有禁軍數千,真動起手來,必將兩敗俱傷,得不償失。”
吳匡只是何進的部將,不敢像何進一樣,不給袁紹面子,畢竟袁氏四世三公,能夠頂得住這種頭銜壓力的,要么就是和袁氏有仇,要么就是像何進這些愣頭青一樣,無知。
吳匡掃了一眼袁紹的本部兵馬,僅僅五百來人,在心底不由暗罵了袁紹幾句,這袁紹借刀殺人用習慣了,總想拿人當槍使。
真要打起來了,就算最終落敗,干不過宮內的禁軍,袁紹也就損失幾百兵馬,可吳匡就連老底都給賠光了。
這事,吳匡當然不會答應了,好不容易積攢了一點兵馬,又不是你老袁家的,憑什么你袁紹說攻打皇宮就攻打皇宮。
真當何進一死,換成誰都可以騎到吳匡的頭上?笑話。
袁紹聽出了吳匡的弦外之音,故作不知,莞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