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遠志不說還好,一說之后,吳匡總算反應過來了,反正打前陣的袁紹和曹操都是高貴子弟,別看吳匡帶的軍兵多,但著實不能比啊。
真要鐵了心,一頭扎進去,還真的有可能硬生生地替袁紹和曹操兩人背鍋。說不定袁紹和曹操要是真的抓了張讓和何苗,還會直接生擒,送來給氣憤沖冠的吳匡下手。
斬殺何苗和張讓,說來拉風,但禍亂皇宮的罪名,也扣得實實的,逃不了,一堆罵名是少不了的。
吳匡越想越后怕,趕緊抱拳施禮,感激地說道:
“多謝程司空,若無程司空,匡今日怕是要惹下滔天大禍了。敢問程司空,眼前大將軍慘死,本將該如何自處?”
吳匡也很苦惱啊,何進一死,留下一大爛攤子,算是將吳匡直接架在火上烤,吳匡此時要是退兵嘛,就有背主不忠的嫌疑,攻打皇宮嘛,吳匡又怕真像程遠志說的,被袁紹和曹操給坑了。
一時之間,進退兩難啊,吳匡愁死了。
程遠志聞言,看來有戲,這吳匡這么好忽悠,竟然直接詢問程遠志該怎么辦,那程遠志肯定得牽著吳匡的鼻子走啦,就差跟吳匡挑明,要不從了本司空了。
“吳將軍,本司空見你忠義,不和你打馬虎眼,吳將軍當知自己此時的處境,實屬兩難,倘若吳將軍信任本司空,可以聽從本司空的吩咐,到時一切行事,自有本司空替你擔著。”
官大一級壓死人。
吳匡承擔不起攻打皇宮的罪名,怕洗不白自己,但是程遠志就沒這個壓力了,畢竟程遠志和張讓等人交好,就算帶兵入宮,也好說是為張讓幫忙而來的。
當然了,程遠志既然勸吳匡不要出兵,自然不會出爾反爾,再引兵強攻皇宮了。
吳匡心下一寬,自己只是一個部將,官職并不高,甚至連中郎將都不是,程遠志貴為司空,愿意替吳匡出頭,將這攤子給接過去,吳匡哪里還有半點不愿意的。
天塌下來,有高個子頂著。
吳匡抿了抿嘴,想著何進已死,又沒了后臺,要是去投袁紹的話,袁氏的名氣太大了,而吳匡還是何進的舊部,肯定得不到重用,不如改投程遠志算了。
至于曹操,吳匡根本就沒考慮過,宦官之后,和閹豎有什么不同?直接給個差評!
于是,吳匡下定決心,突然下馬,來到程遠志身前,竟然單膝跪下,喊道:
“程司空,今日得程司空相助,匡感激不盡,無以為報。司空高義,匡僅為武夫,倘若司空不棄,匡愿追隨司空,認司空為主,鞍前馬后,為主公效勞。”
程遠志只是不想吳匡跟著瞎搞,不料還有意外的收獲,竟然折服了吳匡,令吳匡能夠認主。
雖說吳匡的武力和才能,實是平平無奇,麾下的兵馬也不多,甚至還帶不走,但多一個武將,總是好的,尤其是現在的吳匡剛好卡在皇宮門口,一進一退,一舉一動,都備受整個京城洛陽的關注。
“吳將軍,無須拘禮,本司空得吳將軍,如魚得水也。吳將軍,事態緊急,本司空不宜多說,你且聽著,你速速帶著兵馬,將皇宮的四道宮門都給圍上,只圍不攻,但凡有宮女或小宦官逃到宮門,沒收其身上的錢財珍寶之后,皆一致放行,不得妄殺。”
“此外,若是天子和何太后,或是董太后和陳留王逃至宮門,你則令人好生保護,帶來見本司空,絕不可讓人傷了這些漢室宗親,影響天下江山社稷。”
程遠志想著皇宮不入了,那就堵在門外,收保護費,至于在皇宮里的袁紹和曹操,到最后怎么處置,要不要再坑一把,等事情緩緩發展,再徐徐而定。
宮內的傳國玉璽,早在何進帶兵第一次圍住皇宮之前,就丟了,現在都還沒追拿回來,只是懷疑被江東猛虎孫堅給貪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