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敢有不服的,董卓都會令天下群雄共討之,誅殺不臣。
程遠志有心討董,但董卓的二十萬西涼鐵騎,讓程遠志有些慫了,頗為忌憚。
“主公,此時非彼時也。當時在京城洛陽,主公身邊只有幾個謀士和大將,并無一兵一卒。可主公眼下坐擁三支大軍,數萬兵馬,且董卓有勇無謀,而主公麾下有奉孝、玄德等謀士,又有子龍、伯珪等大將,縱然是董卓的二十萬西涼鐵騎齊出,我軍未必就會怕了他,說不定擊敗董卓只在談笑覆手之間。”
“況且,主公當知對董卓不滿的人,大有人在。像袁紹和曹操,這些人都在暗中等待機會,只要有人打響了第一陣,那就會有源源不斷的諸候加入,一齊討董。董卓出身西涼,在京城洛陽毫無人脈,早晚只能落得個樹倒眾人推的結局。既然遲早皆要討董,主公何不做這第一人?搏取那偌大的聲望,還能混得個忠于漢室的美名。”
戲志才其實對董卓不熟,但這時候肯定不能長他人威風,滅自己志氣了,趕緊來一波蔑視董卓,將董卓的二十萬西涼鐵騎,當成二十萬西瓜蘿卜,打起來如切瓜剁菜。
之前程遠志聽了戲志才的計策,退到酸棗,這一次戲志才還真怕程遠志不愿意冒險了,不肯再聽從戲志才的計策了。
誰都想蹲在舒適區,好好地茍著,有風險的事情,得賭一賭的,這就得看程遠志自己的魄力了。
程遠志的臉色極為嚴肅,心里拼命地衡量著,然而卻沒有直接否定戲志才的進言,反而將頭偏向一邊,望向郭嘉,笑道:
“呵呵,奉孝,你也說說,別躲在一邊只顧著笑。志才說讓本司空揮兵前去京城洛陽攻打董卓,你覺得可行不?或者你覺得本司空在酸棗這兒,有沒有什么好計策教給本司空?”
禮賢下士,求賢若渴!
只要有才能,說的計策好,程遠志就會采用,才不理會是郭嘉,還是戲志才,甚至是誰獻的計謀,那些都不重要。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取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程遠志聽了戲志才的計策,覺得還挺不錯,畢竟程遠志現在真像戲志才說的,手下有三支大軍,六七萬兵馬,大將雖說不像董卓那樣多,但劉備、關羽和張飛都是萬人敵,甚至典韋也是武藝高強的好手。
程遠志麾下還有剛收的大將趙云,以及大將公孫瓚,公孫瓚掌管著同樣為騎兵的白馬義從,真和董卓的西涼鐵騎硬拼起來,估計能夠打個五五開。
對程遠志來說,郭嘉的意思很重要,若是郭嘉覺得進攻洛陽,吊打董卓可行的話,那程遠志便不再猶豫,大張旗鼓地發兵,去和董卓干上一場。
郭嘉感受到了壓力,尤其是程遠志將話題轉移到郭嘉身上的時候,坐著的那些大將可是個個虎視耽耽,等著郭嘉開口呢。
要是郭嘉怯戰,不愿意去跟董卓一較高低,那兩個軍師原本各分秋色,往后郭嘉這個軍師難免要被軍中大將給看輕咯。
郭嘉挺直了身子,頗有泰山崩于前而色不改的從容,嘴角一揚,笑道:
“主公,志才所言極是。以嘉看來,此時進攻董卓,那是上上之策,不過要攻打董卓,勢必先拿下虎牢關,若是虎牢關不下,則難以靠近京城洛陽,且容易被董卓鎮守在虎牢關的兵馬給包了個圓。除了虎牢關,主公還得先做兩件事,否則的話,這勞師動眾的,卻名不正,言不順,恐落人口實,引為詬病。”
郭嘉的謀略往往要比戲志才高一點,但郭嘉這人過于聰明,在獻計的時候,就會藏私一點,俗稱為賣關子,讓眾人自己去猜測。
猜到了,自然是好,不謀而合,心照不宣嘛,猜不到,郭嘉便會緩緩地道來,更顯高明。
“奉孝,這都什么時候了,快說,別給本司空搞幺蛾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