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做人極為謹慎,還沒行動,已將一切后路都考慮好了,就連董卓麾下的猛將呂布都算計了進去。
“主公,君子不立于危墻之內,要不暗殺董卓就由惇去吧?”夏候惇生怕曹操一人行事,萬一進了董卓的寢室,里面全是埋伏著的刀斧手,那曹操英明一世,這一次可就坑了自己。
畢竟曹操和夏候惇等人對董卓的了解不深,只言片語都是道聽途說得來的,當不得準,誰知道董卓會不會有什么怪僻,比如在****之際,并不避諱軍中將士之類的。
在夏候惇看來,曹操這次的安排,看起來是周密無縫,且一旦事成,收益極大,就是過于冒險,要是一時不慎,行刺失敗,被董卓反應過來,或者給呂布堵住了,未能逃到秘道,曹操可能就真得掛在這皇宮里面了。
不過,夏候惇了解曹操這人,只要有萬分之一的概率,曹操便膽敢一試,反正成大事者,若是惜身,那就算奮斗再久,也不會有什么成就。
果然,夏候惇剛說完,曹操便搖了搖頭,抬手止住了夏候惇,說道:
“本將視爾等為兄弟,想必你們不會棄本將于不顧,倘若換成元讓進去刺殺董卓,事發之后,本將和子孝兩人聯手,恐怕無法擋住賊將呂布,反添兇險。元讓莫要多言,各自做好份內職責,分頭行事,本將可不是三歲小孩兒,分得清其中利弊,如見勢不利,本將亦不會與董卓死磕硬碰,自會潛逃,到時還得你們接應本將呢。”
夏候惇戰力第一不假,但對皇宮不熟,曹操可不敢將刺殺董卓交給夏候惇,否則寢室外面一旦打起來,誰還顧得上夏候惇,會去找到夏候惇,將夏候惇一起帶離。
反過來,曹操就不同了,夏候惇這些戰將,肯定會接應到曹操,才會同意撤離,這樣后路就穩多了,也不會折損了夏候惇這一個大將。
被曹操這么一說,曹仁不禁面帶羞愧,雖說曹操之言是事實,但聽起來總是那么刺耳。曹仁的武藝剛剛躋身一流,的確無法和呂布并肩而論,額...加上曹操也不行。
“主公......”曹仁還想再勸,既然夏候惇的戰力強悍,得留下來擋住呂布,可曹操始終是主公,不可孤身犯險,曹仁想著實在不行就換自己上咯。
“莫要多言,事不宜遲。董卓這老賊就快要回宮進入寢室了,再磨嘰下去,容易錯失良機,兵貴神速,事利急行。”曹操不給夏候惇和曹仁等人多說,越說軍心越渙散,刺殺董卓成事的概率變低了。
世間哪有兩全之法,若難兩全,只修無愧。
曹操要是不刺殺董卓一次,可能會成為心結,變成一輩子的遺憾。
曹操說完,按了按夏候惇和曹仁的肩膀,給眾人一個自信的微笑,便輕手輕腳,鉆進了董卓的寢室,找了一塊屏風,躲了進去。
曹操手腳極快,三五個呼吸,就悄悄地潛藏進了董卓床后的屏風后面。
正當曹操松了一口氣,董卓罵罵咧咧的大嗓門傳來了,卻是董卓帶著呂布,來到寢室了。
當初董卓還沒收服呂布的時候,董卓的門外一般是西涼第一猛將華雄來負責把守,后來得了呂布,董卓發現呂布的武藝太逆天了,就算是華雄,頂多只能撐得過呂布十個回合。
自那以后,呂布就代替了華雄的位子,替董卓把風,守護著董卓,這也是呂布和華雄等西涼系結下梁子的起因。
“我兒奉先,你也太不爭氣了,盡丟了本太師的臉,你的武藝本來還不錯,理應在洛陽城外,就將程遠志和袁紹等反賊給斬殺了,這樣本太師說出去,也能沾沾你的一點微光。可如今,本太師認你為義子,封你為溫候,你卻毫無戰績,本太師很為難的,難以堵住軍中各將的悠悠眾口。”
董卓念念叨叨,好像給了呂布多大的恩惠,然而呂布卻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