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儒知道董卓不能只當甩手掌柜,讓西涼軍一直欺負并州軍,不利于軍心穩定,想要享樂,什么時候都有,不急于一時。
可董卓依然不聽。
如今想要亡羊補牢,太難了。
被董卓點名的李儒只能硬著頭皮,給董卓出一出下下之策,看看董卓傾向于哪一種,反正這西涼大軍是董卓的,始終要由董卓來做決定。
李儒上前一步,拱手抱拳施了一禮,說道:
“岳父大人,我軍略略遇挫,不必如此動怒、慪氣,小心氣大,傷了身體。諸候大軍來勢洶洶,暫時攻下了洛陽城門,圍在了皇宮,然而岳父大人并非沒有還手之力。此時皇宮內外,尚有十萬西涼鐵騎,且岳父大人上有漢帝天子,下有猛將如云,未嘗不能與各諸候一較高低,決出勝負。小婿有三計可助岳父大人擊退皇宮外的諸候,只是代價有大有小,還請岳父大人聽小婿仔細說來。”
“第一計,各諸候名為討伐岳父大人,實則想取而代之,像岳父大人這般挾天子而令諸候,因此小婿建議岳父大人立即毒殺天子劉協,并將劉協的尸首送到宮外,呈現給各諸候。到時,那些居心叵測的諸候們看到天子已死,想必就會起了其他心思,忙著擁立新的天子登基,沒有余力與岳父大人作對了,皇宮里有岳父大人的十萬西涼鐵騎,易守難攻,反而成了一座微不足道的地方而已。”
“第二計,岳父大人之所以令天下諸候忌憚,無非就是得到天子劉協的支持,不妨將天子劉協帶上,隨后一把火將皇宮連同洛陽給燒了。以岳父大人的十萬西涼鐵騎開路,返回三輔之地,重新定都長安,另擇龍興之地,以待時變,這一點對岳父大人并沒有多難。”
“第三計嘛,岳父大人可親自掛帥,如此西涼大軍的士氣高漲,十萬大軍齊出,殺出皇宮,各路諸候面和心不和,想必不敢直搦岳父大人的鋒芒,到時只要岳父大人不分兵,每次以十萬西涼鐵騎齊出齊回,要殺散這些諸候大軍,只是時日長短、折損多少的問題,當保皇宮無憂。”
李儒不愧為一代智將,舉手投足之間,就給董卓獻了三條計策,且其中有不少毒計,堪稱有賈詡賈文和的風范。說白了,這三條計策,一條是毒殺年幼的天子劉協,讓各諸候心亂;一條是火燒洛陽,讓諸候們絕望,心知撈不到好處了,自然就會收兵,各回各家,各找各媽,最后一條則是讓董卓去和各諸候火拼,來一個謀事在人,成敗在天。
董卓沒想到李儒要么一聲不吭,要么一下子給出三條妙計,讓董卓難以定奪。
這殺害天子劉協嘛,董卓倒是下得了手,只是殺了劉協,擺脫了眾諸候的圍殺,那董卓也就變成各路諸候的其中一個了,平平無奇,沒什么特別的亮點。當初正是推了劉協上位,登基天子,董卓才順理成章地自領為太師,掌管這朝堂上的話語權柄。
殺天子,極為不妥啊。董卓不舍得,殺了劉協,其他諸候就會找到另一個姓劉的,然后擁立成天子,到時董卓還得屁顛屁顛地領兵前來討伐,像諸候討董一樣。
至于火燒洛陽,董卓更心疼,這洛陽城千萬年的繁華,要是一把火給燒了,以后董卓去哪兒享樂去?要知道縱然是長安的美人,也比不上洛陽城內的千姿百態,令董卓心曠神怡,念念不忘。
只有最后一條計策了,帶著十萬西涼鐵騎去和諸候火拼,這一條看來最靠譜,可董卓知道麾下這些武將是真的廢物,遠遠不如呂布呂奉先,火拼下來,估計這十萬西涼鐵騎所剩也無幾了。
若是董卓還有呂布,坐擁二十萬西涼鐵騎和呂布的并州軍,別說皇宮之外這點諸候兵馬了,就算是殺到幽州或益州去,董卓都不帶眨眼的。
“文優,再無他法了么?殺害天子,莫說有損本太師的賢名,恐怕本太師往后也就淪落到與各路諸候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