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明珠剛在顧家醒來時,因為身子虛弱很長時間不能下地走路,躺在床上做不了別的事,時常會想起牢中的經歷,所以那些楊先生、張老爺、嚴探花和容娘子的話她記得很清楚。
“楊先生說過,可惜老夫一時失察追隨錯了人被送來替罪,他們現在急著讓老夫去死,否則老夫可為你籌謀,救你脫險。
這些蠢笨之人,竟如此害我,要知道有我在,就算他現在一無所有,我也會為他籌謀一切,將來一飛沖天,沒了我,他們再難成事,他們舍棄的不是一個小小的幕僚,而是無雙的國士……”
顧明珠說完看向魏元諶道“我從前以為楊先生的案子是最簡單的,他就是受了二皇子牽連被送來大牢中,也就沒有多去思量,而今體味這話,感覺其中另有一番意思。”
魏元諶道“那楊先生是在二皇子的莊子上被抓,罪名就是二皇子的幕僚。”
顧明珠點頭“如果就是幕僚的話,楊先生為何說是被送來替罪的?二皇子事敗自絕,這消息早就傳到大牢之中,楊先生心知肚明,為何還要如此說?人已經死了怎么為他籌謀,助他脫險?
在大牢中楊先生瞎了眼睛,天天將這些話掛在嘴邊,不管是獄卒還是犯人都以為楊先生瘋癲了,也許楊先生根本就沒有瘋,因為他指的并非是二皇子。”
顧明珠迎上魏元諶的目光,魏大人的眼眸如海般深不可測,卻在與她視線相對的一刻,波瀾蕩開,清可見底。
魏元諶道“楊先生說,那人現在一無所有,無論是皇上哪個皇子,雖然當時沒被封為王爺,也都出宮立府,算不上一無所有,而楊先生要做的是無雙國士,從古到今能被稱為無雙國士的人,身上都有從龍之功,因為謀士自詡最大的功勞無非是謀得天下。”
顧明珠點頭“那么這兩句話的意思是不是,楊先生跟隨的那人現在雖然身處險境,一無所有,但他一直在等待時機,假以時日會問鼎那個位置。”
什么樣的人會蟄伏在暗處,有機會問鼎皇位?大周建朝一百多年,雖非鼎盛時期,但想就此推翻朝廷太不可能做到,師出無名難以奪得人心,不過若此人是皇室宗親則另當別論。
所以從古到今皇帝最忌憚的從來都是兄弟和子嗣謀反逼宮。
不是皇子的話,皇上的兄弟無疑與楊先生所說的那人最為相符,但無論是太后娘娘的兩個嫡子還是皇上最小的弟弟梁王都被已經死了。
顧明珠想到這里,腦海中一個疑問漸漸浮現出來,從林寺真到譚定方想要謀得的一直都是北疆。
那人對北疆如此看重,除了北疆離京城近之外,是不是有特別的理由,將北疆握在手中就好像事成了一半。
顧明珠喃喃地道“也許他對北疆十分熟悉,而眾多王爺之中……梁王在大寧就藩。”
魏元諶道“梁王謀反時皇上御駕親征,親眼看到將士取了梁王首級,之后皇上在大寧逗留半個月,這半個月就是圍剿梁王舊部。”
所以要說幕后之人與梁王有關,皇上只怕更相信有人借梁王生事,顧明珠道“有時候眼睛也會騙人,如果不是梁王這個局可能還好解,真的是梁王,那可就麻煩了。”
那就證明梁王早在皇上殺他之前就有了籌謀和安排。
當然這只是他們的推測。
魏元諶低頭看著手中的茶杯“皇帝多疑,為了保住他的皇位,殺的人不計其數,就算真的是梁王,對他來說也是報應,可憐的是大周的百姓,要承受戰亂之苦。”
顧明珠從魏大人的臉上看到了一抹深晦的情緒,魏大人是想起了皇后娘娘吧,不是因為大周和皇后娘娘,魏大人更愿意樂見其成,看到皇帝自食惡果。
“大人,”顧明珠看到魏元諶眉頭微皺,不禁勸慰道,“大人不用難過,我們會想到法子讓皇后娘娘從坤寧宮中走出來,到時候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