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這樣,莫可可三人,也開始正式住進了水月庵。
其實說實話,水月庵的生活不錯。
包吃包住不說,一日三餐,還都有小尼姑送到三人的院子里。當然,這吃食也必定是素齋。
偶爾,竹安小師太,也會在輪休的時候,來找她們玩,亦或者帶她們在水月庵附近四處轉轉,給她們說一些關于水月庵的歷史,或是靜慈師太的往事。
沒錯,靜慈師太就是竹安的師父。
據竹安自己說,她是被師傅從附近的小河里,撿回去的。估計是窮人家的孩子還多,養不活。所以一看是個女孩,也就干脆放在竹筐里,讓她順流而下,聽天由命。
剛好,下游的靜慈師太路過河邊,聽聞女嬰的哭泣,便將她撿回了庵內,細心撫養長大。
而說到這些的時候,竹安的語氣十分平靜,就好像在和她們說,早上吃了幾個素包子一樣。
倒是莫可可她們三個,聽的心里多少有些不舒服,誰也不曾想過,熱情開朗的竹安,居然還有這么一段悲慘的身世。
然而,竹安卻笑著打趣她們道:“你們難受什么?貧苦人家重男輕女,自古就有。比起那些一開始就被掐死在襁褓里,淹死在小河里的女嬰,我豈不是好了無數倍。
我師父說了,這是上天有好生之德,我啊,一定是上輩子做了很多好事,才能這樣驚險的撿回一條命。所以,為了下輩子平安順遂,我呢,也要繼續積德行善。”
聽了人家這番話,莫可可也不得不感嘆道:靜慈師太果然不是一般的師太,就算不說出家人的慈悲心腸,也得說說人家給孩子帶來的良好教育。
看看竹安的現在活潑開朗的樣子,誰能想到,她曾是身世悲慘的棄嬰呢?
只不過,莫可可到底也沒能忍住好奇心,特意尋了個空閑,小心并認真的詢問道:“那你愿意當一輩的尼姑嗎?不想看看外面的世界?”
說到這,其實好奇的也不只是莫可可一個人,就連白清婉和盛嬌嬌也同樣好奇的很。
畢竟,這水月庵里似乎還有不少像竹安這樣的小尼姑。她們也是真的好奇,這些小尼姑,到底是因為自小就長在尼姑庵里,所以被迫做了尼姑,還是真的一心向佛,自愿出家呢?
對此,竹安倒是為她們大方解惑,道:“關于出家這個事情,我也問過師父,師父說我年紀尚小,還不能出家。
如果我愿意的話,就可以隨時蓄發,隨時還俗。并且師父還會出面,找相熟的香客,將我認為義女,這樣也好讓我將來,能嫁個好人家。
可是我覺得出家也挺好的,現在也不太想蓄發,覺得蓄發既要時常梳洗,又要細心打理,實在是麻煩。
但要正式出家,起碼也得到四十歲才行。”
“四十歲?”
莫可可忍不住驚呼出聲,內心暗道:四十歲,大半輩子都過去了?等到了那個時候,還真的會有人執著于是否出家嗎?
而竹安,似乎也好像看穿了莫可可在想什么一樣,淡淡道:“我師父說了,出家就得放棄世俗的掛念,了卻紅塵的煩擾,一心修行,才是真正的出家。
像我這般的年紀,理應是該去塵世間走一走的,去見一見紅塵的情緣,世俗的煩擾,體驗一下俗世的愛恨情仇。
只有拿得起,方可談放下。”
就這樣,在竹安的耳濡目染之下,莫可可三人也越來越敬佩靜慈師太。
但敬佩歸敬佩,了解歸了解,這潛心禮佛的任務,可是一點進展也沒有。
要知道,莫可可她們這一住,也是小一個月的時間,每天不是跟著吃齋念佛,就是抄寫經文。
甚至偶爾,莫可可她們還會主動去幫助一些干粗活的小尼姑。畢竟,這些小尼姑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