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晃就到了小周考的時間了,時間定在星期五,考完就放假。對于曉峰來說,這樣的考試只是毛毛雨,因為畢竟是初一嘛,考試的內容不會太難,因此在復習的時候就光顧著和同桌唯薇打跳,完全沒把心思放在復習上。
在接觸的過程中,曉峰了解到,這個女孩是住在他家后邊干部大院的,她爺爺以前是供銷社的主任,90年代公家單位分房子,給他家分了一套靠近城邊的單位房,她爺爺那時候還不樂意,因為當時的人的觀念基本都是越靠近城里越好。都說‘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現在還沒到三十年,這城邊的房子竟然還成了“學區房”了,她爺爺還因此被大院里的其他大爺調侃。唯薇的爸爸現在在城里邊開自助餐館,也算是勇立潮頭,因為在一零年的時候自助餐剛剛才開始興起,而且在這個小城市,更是基本上沒有自助餐館。家庭環境是影響一個人成長的重要因素,這也是為什么唯薇在班級里邊穿著比較時髦的內在原因吧。
對比唯薇,曉峰感覺自己就是個地地道道的土鱉。曉峰爺爺年輕的時候在格爾木當過幾年汽車兵,后來服兵役結束就回到了農村種田,在放牛的時候遇到了河對岸張家灣的一位漂亮姑娘,這位張姓的姑娘就是曉峰的奶奶。曉峰的爸爸本來也是農民,但是卻娶了一位不愿意一輩子做農民的媳婦。隨著“下海”的開始,眼看勇立潮頭的弄潮兒們賺得彭滿缽滿,像曉峰母親這樣的人,也隨著打工浪潮南下進廠,但是由于文化太低和頭腦不夠靈活,只能在工廠當廉價勞動力,被“弄潮兒們”割韭菜。后來,能堅持下來的就留在工廠里幫別人“割韭菜”了,而扛不住的人就自然而然被市場給淘汰了,例如曉峰的母親。曉峰的父親由于水土不服,早曉峰母親一年回家,回到家后考慮到以后的日子還得過,便拜了個師傅學修半導體、修電器,一年的收入除去開支,只要家人不生病就還是能落兩錢兒。總的算來,作為農民出生的曉峰,也算是根正苗紅。
家庭出身的原因,使得曉峰天然的有種自卑感,這種感覺并不是文化認知所帶來的的沖擊,而僅僅是因為物質條件的差異比較引起的心里不平衡。但是很奇怪的一點是,異性間的物質條件差異并不會有太多的心理隔閡,反而有時候會被對方的性格魅力所吸引,漸漸產生好感,也許是因為年紀還太小、未被太多世俗化的東西影響三觀的原因吧。
曉峰和唯薇的關系打得一天比一天火熱,而他倆落下的功課也一天比一天多,終于這一切的惡果終究還是來了。
因為是小周考,所以并未分班考試,就連位置也沒有變。每科由不同科目的老師來監考,由于各個老師監考力度的參差不齊,也就造成了同學們答案相似程度的參差不齊。考試后更有笑話,政治科目考試上竟有人將別人的名字寫在自己的答卷上,雖然最后當事人以初犯的名義獲得了教導主任和老師的“赦免”,但是他們的事跡卻在校園里廣為流傳,這是后話。
大部分人總是這樣,大言不慚的談論著別人的糗事,即使自己和別人一樣。當有人揭發他們短處時,他們就怒目而視、撒潑耍賴,并表示自己又不像出糗的人一樣蠢而且自己又沒有被抓住。在他們的認知里,只要沒被官方公布,那就是沒做過;只要是沒被抓住,即使是眾人皆知的秘密那也是“秘密”。
星期五放假回家,曉峰多少心里還是有點忐忑,對于他來說,這一次考試必定會失利。在做題的時候除去卷子的難度來說,曉峰還得特殊照顧旁邊的唯薇,留給曉峰的思考和做題時間根本沒有多少。回想一下,做的最差的一科就是地理,答到后邊的的問答題的時候,基本上都是憑感覺答的,沒有時間思考。
而曉峰最納悶的是唯薇,家庭環境那么好,為什么就學習成績那么差呢?
······
愉快的假期總是短暫的。由于才開學,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