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何龍心領神會,自古以來此類招數都屢見不鮮,當然一般都體現在吃空餉上面。魏晉士族就是隱蔽人口的行家,司馬季估計至少有三分之一的人口不在朝廷手中。
耳聞目染之下,何龍一點就透,認為司馬季是為了自己著想。如果平時沒有戰事,平州人口總是減少,這確實在朝廷面前不好交代。苛責談不上,不利于計功勞是肯定的。
“平州偏遠,咱們就的自己想想辦法。自古以來,邊疆地區無外乎軍事屯墾,利用外敵來博取朝廷的注意力,這就是我這個鎮東將軍,還有你這個東夷校尉的價值。如果沒有戰事,咱們很快就被遺忘了。”司馬季委婉的告訴何龍,話里話外的意思為四個字,養寇自重。
何龍頻頻點頭,他忽然覺得燕王雖然年齡不大,但很懂得體恤民情。為平州的眾將士著想,同時也很為他這個東夷校尉考慮。
那是自然的,畢竟這是自己唯一的軍事力量。其實雖說司馬季都督一個晉朝人口最少的大州,可也不是完全沒有好處。至少平州和幽州是挨著的,如果像是先王司馬機那樣都督青州,真到了需要的時候,還調兵不便呢。
再者平州畢竟地方大,雖說氣候在晉朝人看有些不友好,但對他而言不是什么問題。
“一定要把高句麗的底細摸清楚,還有就是要對平州的戶籍徹底清查一番,這兩點都非常重要!”
司馬季敦敦教導著,平州的面積這么大,只有一萬八千戶他是不相信的。肯定有隱藏人口,既然他現在已經都平州軍事,就要把這里經營好。雖然平州在晉朝,只是一個流放犯人的地方。
清查戶籍何龍可以理解,不過這么鄭重的對待高句麗,他就有點理解不了了。高句麗在他眼中不過是手下敗將而已,根本不算是強敵,“將軍這么鄭重,不知道的人還以為高句麗比當年的匈奴強呢。”
“此一時彼一時,當年的匈奴,還拿骨頭磨箭頭呢。”司馬季扯出一絲笑容,為什么中國歷史越到后來,對付這些游牧漁獵越來越吃力?那不是很簡單么,人家也在學習。
戰國李牧不過依仗七雄之一的趙國,就揍得匈奴不敢南下。漢朝裝了很長時間孫子,才有漢武帝大破匈奴。能說趙國比漢朝強么,是匈奴變強了。
晉朝周邊的這些部落,已經不是當年連冶金都依靠西域的匈奴。
“總之,我要你把高句麗的情況摸清楚,到時候就是我們建功立業的機會。”司馬季說完站了起來道,“過兩天我要看看軍營的布置,你準備一下。”
司馬季還算是了解東北,這里是全球同緯度最冷的地方。這就造成了一個問題,古代中國這里的人口甚至都比不過蒙古高原的游牧民族。
人這么少,所謂的集體創造力就別提了,司馬季盡量幫著這里的軍士扎下根,對中華就是大功一件,而且有些習慣必須要改,改成適應這里的氣候。
人到了一個新的地方,是人去適應當地的環境,不是當地的環境適應他。夷狄入中國,則中國之,中國入夷狄,則夷狄之,就是這個道理。把晉朝人遷徙到蒙古高原,晉朝人也不能改變當地只能放牧的習慣,他們只會變成說中原話的游牧民族,穿著羊皮,裹著皮靴子。
司馬季覺得,席地而臥這個習慣就必須改,就平州這個氣候,席地而臥的習慣就是作死而不自知,夏天睡床、冬天睡炕,才能適應這里的氣候。
“一些軍士的營房,可以找一些兩邊是山,中間是河的地形。這樣在冬天可以避一避狂風!”這種地形叫兩山夾一溝,隱患就是發洪水和地震的時候,不過以司馬季對東北氣候的了解,東北不是西南,地震次數其實是很少的,降水量也沒有這么夸張。
如何布置營房、如何挑選軍營地點,如何避寒,司馬季的吩咐讓何龍十分驚訝,沒想到燕王頭一次來到平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