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息之間,原來的散財童子,居然變成了兇殘悍匪。以赤龍軍為首的眾人,先打劫從自己一方要糧的人,因為他們才剛要走,一定還來不及消化,就這樣他們很快便收獲了第一批糧食和第一批仇敵。接下來,被劫的人自然滿心憤怒的去理論。可是結果卻是一頓暴打,甚至于還鬧出了人命。
這下子那群人就更不干了,紛紛開始抵抗,一場內亂,眼看就要暴發了。這時劉恒手下那三十位,負責對付馮嘯天的高手,便派上了用場。
正所謂蛇無頭不行,對于鬧事的小兵,他們都不管。反而直接沖到對方的大營中,拿下他們的長官,讓他們命令手下聽話,否則就斬了他們。
果然身居高位者都怕死,一想起自己是有多不容易,才爬到今天這個位置,有大把的富貴沒有享受的他們,又怎會舍得死,只能是被迫同意,下令讓手下人都冷靜。
對于上面的話他們還是聽的,于是嘗到甜頭的劉恒,便將這項行動繼續推行了下去,直到把自己這一方的人都搶差不多了,又把目光轉移到元祿的身上。
可是人家元祿又不傻,怎么會給他這個機會,早早的便去找劉恒談判了,劉恒自知躲不過去,便在一處大帳內接見了他。
此時正值深秋,上午的時候,天氣睛朗萬里無云,可是整個聯軍卻布滿了殺氣,但是這股殺氣可不是對楚國的,而是對著漢軍,大家原本就十分松散,為利而聚。
現在卻變的十分詭異,徑渭分明的分成兩派,彼此仇視著對方,不同的是,漢軍看他們的眼神大多數都是不屑的,甚至還帶有一些嘲諷。
而聯軍那邊,因為畏懼漢軍的實力,不敢公然挑釁,只能是用眼光惡狠狠的盯著他們,并在心里默默的詛咒他們。
今天元祿受眾人所托,來與劉恒談判,雙方都帶了幾位親信,他們可都是談判的老手,對于占理這件事上,他們都看的很重。畢竟名正言順才能服眾,若一味只用武力,總會有不妥的時候。
比如說自己一方正和楚軍拼命呢,結果身邊來幫忙的友軍,卻突然變成了敵軍,到了那個時候,自己的樂子可就大了。劉恒這幾天也算反應過來了,可事情已經發生了,很顯然一句輕飄飄的道歉,是無法解決眼前的困境,對于這此的會談他是十分重視。
兩人一見面,氣氛便有些不對了,原因自然是劉恒身后站了幾位高手,而元祿自己卻只是帶了幾位文官,若是一會兒真的動起手來,那自己怕是要吃虧,有心想離開,又拉不這個臉來,于是便站在門口思量了片刻。
另一邊的劉恒,卻并不想給他這個機會,用一種居高臨下的語氣對他說道“元祿,還不過來?你不是說要談判嗎?”
他這番話可真是太無禮了,且不說元祿比他大上二十多歲,論輩份,不說叫聲叔叔,也該用個尊稱。更何況他可是一位親王,又是大將軍,這個身份無論走到那,都會受人尊重,哪怕再不懂禮數的外人,也應該叫句“元將軍”。
可是今天在這,他感受到對方的羞辱,一陣惱怒之下,就連這臉色,也變的鐵青了起來。他身后的文官更是怒目而視,其中有一位極重國家氣節的大臣,忍不住諷刺了一句“劉殿下,可真是位知書達禮的人啊,想來貴國上下,都是像殿下一般知禮明義,難怪貴國會如此強大,看來這禮教還真是到位啊?“
這位大人本是想說向反話,說他漢國目無禮教,不敬長輩,國家之所以會強盛,都是靠無知和厚臉皮搶來的。在座的各位,但凡有點腦子的人,都能聽出他話中的意思,可是最應該聽懂這話的劉恒,卻沒有聽懂。
也許是恭維的話聽的太多了,竟讓他連正話和反話都聽不出來,居然還恬不知恥的笑道“你們拍我馬屁也沒用,今天的談判,我是不會讓步的。”
原本已經聽出這句涵意的大漢謀士們,正要發難。可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