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必不會有阻力,顧炎城孤軍奮戰這么久都不見有人支援,如今盧城失守人心惶惶,豪城必定更加嚴防死守不敢派兵,所以此時若不乘勝追擊更待何時?”袁放急著回答,就怕慢了人家就不理他了。
果真,男人冷冷丟下一句“袁將軍既然早有決斷那還問本王做什么?”便轉身走了,一副懶得理他的模樣弄得他苦不堪言,最后只能悻悻然退出門去。
但他不死心,在后來三番兩次厚著臉皮游說且軟磨硬泡下終于說動了蘇浩,這才達成了共識。
雙方人馬決定暫時“各自為政”,按自己的想法行事,算是徹底解決了這個大難題。
另一邊的豪城,千里奔襲的五千騎兵早已在休整兩日后滿血復活,在籬落的帶領下繼續南下。
只是這次顯然比之前的任何時候都要來的艱難。
不是因為路途上有什么變故,而是沿途百姓那衣不遮體食不果腹,遇到他們時如驚弓之鳥般的慘狀讓人無法視而不見。
尤其一路上隨處可見餓死的,累死的,病死的難民橫尸街頭,病入膏肓且奄奄一息的更是不在話下,越往南情形越是糟糕,簡直可以用哀鴻遍野來形容。
而這些人里大多都是孩童,那一雙雙驚恐又瑟縮的眼神更是讓人不忍目睹。
說真的,籬落不是沒見過難民,從南楚京城一路南下她見過不少,可彼時的情形與此時的相比簡直小巫見大巫。
而這滿目瘡痍的現狀更是讓她心如刀割,終于體會到什么叫山河破碎,百姓無家可歸,人如草芥,命如螻蟻。也真正懂得了顧炎城愿意守護邊關的初心。
所以她留下憐兒、蘭馨、四名丫鬟和輕騎中為數不多的幾個女子讓她們救死扶傷的同時盡力將難民帶往豪城,自己則只帶走了阿菁。
不過離去前憐兒拿來了一件由她和幾個丫鬟連夜縫制的戰袍遞給她。
那是一件有別于軍中男子甲胄的紅色戰袍,如朝陽般艷麗,尤其同秦夜冕命花少燁緊急送來的灰色軟甲一同穿上更是相得映彰,讓籬落愛不釋手。
不過望著眼前淚流滿面的憐兒和丫鬟們,她沒有留下只字片語。
畢竟此去前路茫茫,“彼此珍重”“各自安好”這些話自不必道破,因而只留下騎著妖孽飛奔而去如同烈火般的背影在陽光下熠熠生輝······。
半個月后,當籬落的五千騎兵與溫將軍在下省城匯合時終于傳來了東邊和南邊的捷報。
聽說東邊南邊共殲敵數十萬,算是打了一個大大的勝仗。
只是這十萬人里大多是東邊關外的敵軍,西涼敵軍不足四萬,倒是不免讓人遺憾。
為何會這樣?
這得從蘇浩與袁放兩人商定“各自為政”說起。
何為各自為政?
就是蘇浩帶北歷兵馬繼續北上,而袁放則留守盧城的同時南下并東進,然后等大獲全勝后再北上支援。
只是袁放這人謹小慎微且老謀深算,雖然認定東邊和南面不會有援軍,但還是留了一手。
他計劃在蘇浩帶著大部隊浩浩蕩蕩北上之后再行動,想麻痹北涼將士。
同時將十二萬兵馬兵分三路,大部隊由自己親率在盧城外東南交接處埋伏,然后派兩名副將率領小縱隊兵分兩路同時東進和南下。
他本想來一出“引蛇出洞”,將焱軍殘兵引入包圍圈后一網打盡。
因為他料想顧炎城的失蹤定會讓他們方寸大亂,若是正面破城很可能會遭遇抵抗,甚至同歸于盡,那樣一來只會兩敗俱傷,所以為了避免傷亡過打算略施小計。
只是他萬沒有想到籬落早已派援軍守在夢里等著他們自投羅網,同時早已有一隊人馬埋伏在陵江城外,所以當副將們發現進攻變得異常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