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所有小說里,最裝逼的都是是主角。
短短不到五分鐘的表演,怎生一個‘爽’字了得。
幾種不同唱法,多種樂器酷炫的演奏,再加上有一個完不違和,十分快速動感的舞蹈在大家眼前舞動,那種享受,是所有人此前從未有過的一種體驗,完滿足了近些天來,李隆基對于李龜年和楊三胖的期待感。
當然,對這個表演在藝術上領悟最深刻的,就是那些梨園的藝人們,需要達到什么樣的水平,才能像李龜年這樣揮灑自如的玩音樂,編唱詞,他們太知道了。
這絕對是曲藝宗師,才能有的水平。
從他一上場,就能讓所有人瞬間忘掉其它一切的東西,將部的注意力集中到他身上,讓所有人不可抵擋的成為他的粉絲。
“好~!”
“絕也!絕也!”
在李龜年的表演停頓下來之后,滿場山呼海嘯的歡呼鼓掌聲經久不息,竟是持續了超過半柱香的時間。
許多資深歌舞藝人,包括主位上,精通曲藝的趙麗妃和武婕妤,都對他投來了崇拜的目光。
當然,還有類似站在李龜年身后,和他共同享受榮光,實際上是在濫竽充數的王維,同樣對李龜年爆發出了迷醉的目光。
很多人都搞不懂,一個人,是怎么能夠想到這么多五花八門的表演藝術的,不僅是想到,還暗自將其練到這種揮灑自如的程度。
而王維關注的,卻是李龜年的詞賦能力,先前的《采桑子》和《定風波》他沒有聽到也就罷了,這串在其中的《明日歌》,寫的確是太好了。
而后面那一段說唱,更是寫到了在場所有人的心里去了。
哪個當政者不喜歡這么酷炫的吹捧?它太對今日在場之人的胃口了。
今日他才知道,自己平時以引為傲的詩詞之道,其實并沒有強到哪里去,李龜年在這方面并不比他弱,只是他深藏不露而已。
看到大家這樣熱烈的反應,李龜年心里妥了。
他想不到這個時代的人們,對于藝術形式的包容性居然有這么高,看來,以后或許能夠當眾上演一些非古詩詞類的后世歌曲了。
表演獲得了滿堂彩,李龜年自然是要感謝的,并且準備鞠躬行禮退場的。
不過,還不待大家挽留他,楊三胖卻先不干了。
按照他以往在家里的瘋勁,這舞蹈一跳起來了,怎么可能五分鐘不到就完事,受到了大家的熱烈歡迎,他肯定是要‘多節’一遍,然后開始連場表演的。
見到李龜年不打鼓了,他頓時就指向了這幾天負責給他打鼓的張淳催促道,“你打呀!”
李龜年無奈,讓張淳坐到架子鼓前,他走了出來朝仍然處于興奮狀態中的李隆基彎腰行禮道,“陛下,這三胖一跳起舞來,就沒完沒了,微臣這個節目,可能要連場演了。”
李隆基此時正感覺有些沒有看夠呢,聞言頓時大喜道,“連場,連場,快快連場,朕可還沒看夠呢!你讓他跳到盡興為止。”
“那微臣就讓他獻丑了。”
李龜年說罷,將架子上的五弦琵琶抱起,向所有已經自發的離席,向李隆基的案幾前圍攏過來,想要細看他的表演的朝臣們拱手行禮示意一圈后,又朝張淳道,“四四拍,稍快一點。”
學習了一段時間架子鼓的張淳,已經知道他需要一個什么樣的節奏了,也不多說,自顧自的先敲了起來。
他知道李龜年手中的五弦琵琶,能夠奏出各種感覺的配樂,自己只要打鼓點,他就能即興豐滿整個曲子。
果然,鼓點節奏一響起,一陣節奏極快的類似古箏發出聲音的旋律響起,然而,這個聲音,卻是李龜年用琵琶撥奏出來的。
聽到這個旋律的楊三胖頓時開始跳起了舞,手一張一合,腳下如起了風一般,前后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