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火鍋中煮沸的湯料是濃香的話,隨著哥舒翰進到花廳之后,廚娘們端上來的菜式,那就是爆香了。
一盤瘦肉沫炒豆渣,一盤蒜香排骨,一盤香煎豆腐塊,一盤鹵水點嫩豆腐,一盤回鍋肉炒豆干,一盤花椒茱萸炒加肉末的麻婆豆腐,還有鹵好的豬頭肉豬耳朵切的絲,另外還有一條渾身澆著湯汁,炸的金黃的紅燒魚,八道菜可謂是色香味俱,在火鍋陶盆旁邊擺了一大圈。
“為何,為何這些菜,如此之香?”
胖人都是吃貨,武落衡亦不例外,就連從小在宮中錦衣玉食的她,都難以抵抗這些食物的誘惑,更加別說那些吃的比較粗糙的宦官和大內侍衛們了。
“因為微臣家里有善庖廚的三胖和哥舒啊!提前跟大家說明一下,這些菜中有許多是豬肉做的,各位可不要嫌棄豬肉低賤,其實,做好了,它的味道,是不比羊肉差的。”李龜年看似得意的自夸著,其實心里還是有些忐忑。
大唐的士大夫和官員,大多歧視豬肉,尤其是北方和關中人,李隆基和武落衡就是地地道道的關中人。
而聽他這么一說,本來想先動筷子的李隆基卻是停了筷子道,“莫非,你以為朕此前沒有吃過豬肉么?豬肉怎么可能有這么香。”
“呃,陛下吃過豬肉?”李龜年聞言一愣道。
說到這個,李隆基臉上頓時一股悲哀之色,李龜年則是恨不得抽自己一嘴巴子。
李隆基的童年可是十分不幸的,被幽閉宮中十多年,生活的連一個普通的宮人都不如,后來甚至還經常吃牢飯,那個時候,有豬肉吃,都是一件幸福的事情了。
后世很多童年不幸的人,都適合搞藝術,李隆基亦是如此。
當然,他如果不答話,場面就會繼續尷尬下去,于是,笑了笑道,“自漢以來,豬就是我中原人主要飼養的牲畜之一,百姓難得的吃上一頓豬肉,朕食之又有何不可啊!”
李龜年聞言笑了笑道,“確實,木蘭詩里面不還說,‘磨刀霍霍向豬羊么’,可見南北朝時期,豬還排在羊前面呢!古人們都沒那么多講究,咱們有些當代人,就是富貴日子過慣了,瞎講究,微臣就沒那么多忌諱,來來來,您趁熱嘗嘗這幾道豬肉做的菜,回頭,臣再給您講講這豬肉的好處。”
李隆基平時用餐都是分餐制,還很少與別人坐這么近吃飯,雖然有點不習慣,但是,這個熱鬧的氛圍,卻是感染了他。
李龜年拿起一雙明顯大一些的筷子,以及一個勺子,就先幫他在火鍋里夾了一根豬筒骨到他面前的碗里,至于這個筒骨怎么吃,就不用李龜年講解了,因為,楊三胖從一上桌開始,就已經為大家演示了,現在,他都已經吃到第三根了。
剛從火鍋里撈出來的筒骨很燙,李隆基吹了幾下之后,學著楊三胖的樣子,吸了一口骨頭里面的骨髓,燙的他整個臉都皺起來了,卻也舍不得吐,因為太香,太美味了。
“嗯!好吃,好吃······”李隆基的舌頭一邊不斷的蠕動,一邊用鼻音發聲,示意高力士他們也別閑著,快嘗嘗。
于是,李龜年便將鍋里的筒骨,用漏勺和粗大的公筷從高力士開始,一一分給眾人。
為了研究菜式,讓家里幾十口人都能夠吃上一口,今天早上,哥舒翰可是從市場上買了五頭豬回來,所有筒骨都煲了,足有大一缸子,桌上的每口鍋里的骨頭都不少,足夠每個人都吃到。
當然,筒骨只是開胃的,再往后,就不用李龜年招呼了,與皇帝同桌吃飯的局促感,因為美食的誘惑力,也部都消失了,紛紛運筷如飛,開始往嘴里送起了食物。
尤其是侍衛們的桌上,他們都是能吃的壯漢,豬筒骨扒拉完,端上來的幾盤炒菜,也被他們一人幾筷子給分了,然后,他們就有些傻眼了,桌上的食物還有不少,但都是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