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骨水車大約始于東漢,由三國時期的馬均加以改良,但真正發展到后世那種比較好用的形狀,可能要到宋朝時期,而到了明朝時期,它就已經有好幾種了。
當然,這些古老的水車,與后世用的水車,雖然很多結構都差不多,但效率卻是有很大差距的。
因為它們沒有滑輪裝置,轉動的速度受限制,提水的能力,也受到了限制,太長,坡度太高,水就提不上來,踩踏或者手搖起來很費勁不說,轉動的時候,木頭與木頭之間摩擦,還會磨損的較快,易損壞。
在看到楊三胖在打造水車翻板的時候,哥舒翰就知道他要做什么了,于是,正好在研究怎么煉鈦鋼合金的他,順道用泥土捏了許多模子。
他太知道楊三胖要造的這個水車的尺寸了,跟后世家里那個,肯定一模一樣。
于是,幾個鋼珠滾動軸承被他制作了出來,雖然用泥模拓出了形狀,又慢慢打磨出來的轉動軸承還顯得有些粗糙,但只是用在水車上的話,足夠了。
而且,制作這些轉動軸承的時候,還給了哥舒翰制作絞螺紋鋼釘的車床一些啟發。
在整個取焦窯挖好之后,他就開始設計制作手搖式絞紋車床了,這個東西,機械構造相當的簡單,有足夠堅硬的卡口在,設計一個固定的可以轉動,并且方便使力的架子,齒輪盤就行。
而為了節省時間,他直接弄了一個可以同時絞十六枚鋼釘的絞紋架子,工人將十六枚鋼釘裝在卡口槽之后,只要搖動把手,帶動齒輪盤,將鋼釘壓進卡口,就能輕松的一次性絞好十六枚螺紋鋼釘,這就是轉動軸承起到的作用了。
當然,這種手工絞出來的螺紋鋼釘與后世的螺紋鋼釘比,還粗糙的很,方法也原始的很,效率更是低的可憐,但以這個時代并不算大的需求量,足夠了。
通常的絞車,換不同的卡口,就能絞箭桿之類的東西,而且非常筆直,標準。
安祿山今天去了城外安排順水堂的一些事情,回來的晚了,根本就進不了城,于是,就打馬往李家莊來了。
看到了楊三胖忙活了一天,快要制作成型的水車,他又感動的眼眶濕潤了,現在李家莊是日夜趕工的狀態,到處都點著火把,他就著光亮,幫著楊三胖打了好半天的下手。
“幫主您還沒吃飯吧!我們這邊忙活起來了,吃飯的時間就拿不準,您正好趕上了,和我們一起吃吧!”負責管理這個工地后勤的大檔頭張茂很是客氣的道。
“三胖他吃過了嗎?”安祿山沒有轉頭看這個大檔頭,給自顧自的做著水車的楊三胖一邊規整組裝他做好的東西,一邊道。
張茂答道,“他現在可是咱們藍田縣的縣子老爺,有專門的人伺候飲細著呢,天黑前他就先吃了,哥舒校尉吩咐過我們,不讓任何人打擾他,這也就是您來了,不然,別的人可不能隨便靠近他?!?
聞言安祿山點了點頭,隨著張茂往工地上架鍋造飯的地方一邊走,一邊問道,“東家這兩天來過么?”
張茂搖頭道,“沒有,一般有什么事,他都是讓哥舒校尉來處理,這兩天,是在幫朝廷想辦法解決馬蹄鐵的事情,想弄一個造螺紋鋼釘的東西,哥舒護衛從昨天搞到現在,好像有了頭緒,聽說,七八天以后,弄出焦煤來,冶煉出好鋼,就可以使用了。”
“焦煤?”
聽到這個詞,安祿山眼睛一瞇,心里想著老大的野心還真不小,已經想要提高大唐的冶煉技術了。
于是又開口吩咐道,“讓咱們的人把整個制作焦煤,以及煉鋼的過程都記錄下來,這些東西對咱們來說有大用。”
張茂點頭道,“知道了幫主?!?
待得安祿山到了工人們用飯的區域之后,大家都開始熱情的跟他打起了招呼,左一個幫主,右右一個幫主的叫起來了,倒是把不遠處正在思索絞釘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