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跟著他鼓起了掌,然之后,所有的皇室成員,朝廷大臣,以及臺下方框格里看表演的老百姓們,也在李隆基的帶領下啪啪啪鼓起了掌。
像這種開演之前的一個亮相,就先得到這么熱烈的掌聲的情況,此前可還沒有過。
李龜年微笑的拿起指揮棒,朝半空中揮舞了一下,做了一個握拳,‘收’的動作,同樣不需要他給大家講解這是什么意思,所有的人就開始停止了鼓掌,逐漸的安靜下來。
在大家以為李龜年要開始發號施令,讓樂手藝人們開始表演的時候,他卻轉身背對著觀眾,轉而面向了藝人隊伍。
翻開總譜第一頁,李龜年雙手高舉,動作十分神圣的靜立了五秒,讓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在自己的雙手上之后,他突然揮動了指揮棒,并且直點擊缶隊的位置,帶著白手套的另一只手,也開始起起伏伏的做起了動作。
然之后,三百六十個方桌還大的缶,在同一時間被敲響了,齊的好像是一個人在敲擊一樣。
這種沒有羯鼓做引,直接進入一個逐漸加力,加快的節奏的擊缶演奏,李隆基還是第一次見,此刻,他已經明白李龜年今天要用什么來指揮整支樂隊了,不是羯鼓,而是他手中的那根指揮棒。
他要求的,也不僅僅是各種樂器聽著羯鼓的聲音節奏一起進,因為,整首曲子里面,作為主旋律的樂器,會一直變,有時候是擊缶,有時候是編鐘,有時候,甚至笛簫或者箜篌,一種樂器停,一種樂器進,這就需要所有藝人非常的齊,進轉換的位置非常精準,否則,樂曲聽上去,就會有斷裂感。
一段快速擊缶的節奏后,當速度達到了一個最快的臨界點,所有舞臺的藝人同時發出了一聲大喊,而這個時候,缶聲進入了一個穩定往復的節奏。
李龜年的指揮棒再度一指,以李琰為首,在舞臺同樣列隊的三百小部童聲藝人,在擊缶的節奏上,開始念誦了起來。
“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
少年強則國強。少年自由則國自由。”
當童聲童氣的聲音,中氣十足的喊出這幾句詞的時候,舞臺上,一股少年的朝陽之氣,頓時就鋪面而來,給人一種生機勃勃的感覺。
舞臺下,沒能與太子李嗣謙同席,卻跟著自己的老爹一起到了貴賓席位的杜甫,聽到這句唱詞的時候,頓時渾身就打了一個激靈,直接就把之前看李龜年他們上房跟刺客打架的事情都給忘了,從案幾后面站起了身,跑到了舞臺旁邊觀看。
當然,跟他升起同樣感覺的少年,有不少,大多還都是自小讀書,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和文采的官宦人家子弟,他們被大人帶道席間來之后,其實也沒有多少規矩,也像杜甫一樣,聚在舞臺旁邊做起了迷弟。
這段由童生朗誦的詞往復念了三遍,李龜年的指揮棒,才開始在舞臺上連連點動,而這時,大鼓,嗩吶,笛簫,等十多種音色高昂的樂器也一起進入,舞臺上,進入了大合唱環節。
“紅日初升,其道大光。
河山伏流,一瀉汪洋。
潛龍騰淵,鱗爪飛揚。
乳虎嘯谷,百獸震惶。
少年自有少年狂,身似山河挺脊梁。
敢將日月再丈量,今朝唯我少年郎。
少年自有少年狂,敢問天地試鋒芒。
披荊斬棘誰能擋,世人笑我我自強,不負年少。”
前面往復三遍的朗誦,只是一個鋪墊,主歌一出來,高潮部分一出來,那種宛若炸裂的氣勢,果然沒有讓在場任何人失望,不管是唱詞,唱腔,還是曲調,大家都感覺無與倫比的恰當,仿佛這首詞,這個曲,就應該這么表演,改動一分,都不合適一樣,頓時讓所有的觀眾,胸中都一股氣在往腦門上頂,腰間仿佛有什么東西將自己往上托一般,有種飄飄欲飛的感覺。
而隨著編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