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猜,吐蕃人的目標,并非臨近中原地區(qū)的州縣,而是安西節(jié)的屬國小勃律。”李龜年十分肯定的道。
這可不是他看過歷史書按照記憶說出來的,而是他將思考的角度轉換到了吐蕃人的方位之后,猜測出來的。
“小勃律?你為何這么說?”哥舒翰依稀記得自己在部隊圖書館里看過一些有關大唐的戰(zhàn)爭記錄,記得貌似大唐和吐蕃在小勃律有過一戰(zhàn),不過具體是明年還是后年,他記不太清了。
記不清的主要原因,一是此戰(zhàn)沒有太過詳細的描述和經(jīng)典的戰(zhàn)爭橋段。
二是因為這一年造反叛亂的人太多了,康愿子,梅叔鸞,權梁山,甚至是突厥人,都集中在了一年時間內(nèi)爆發(fā),然而,李隆基卻依靠張說,張孝嵩,張守珪,宋璟等人,輕易將這些造反叛亂給平滅了。
此時經(jīng)李龜年這么一提,倒是讓他覺得十分有可能。
李龜年家中并沒有大唐或者安西的地圖,不過,原主哥舒翰是自小在安西長大的,對于自己家里,或者老爹的軍帳中必定會懸掛的安西地圖十分了解,待得李龜年一開講,他就懂了。
“我大唐軍力強橫,糧草武器裝備等戰(zhàn)爭儲備雄厚,吐蕃每次只要與我唐軍正面交戰(zhàn),皆是敗多勝少,對于他們來說,咱們大唐雖然富裕,但卻是塊硬骨頭,他們啃一口,也會磕掉自己幾顆牙。
而吐蕃的另一大鄰國天竺國,近幾十年來戰(zhàn)亂頻發(fā),百姓耕種的水平又不高,國內(nèi)貧窮不堪,自己都養(yǎng)活不了自己,根本沒有什么油水給吐蕃人搶。
所以,他們的目標,就很自然的會放在錢多富饒武力又不強的波斯,以及大唐通往西域諸國的商路安西節(jié)。
而小勃律這個屬國的位置,正好卡在波斯與安西節(jié)的邊境,他們想去搶劫波斯人,就需要打小勃律,他們想要入主安西,切斷我大唐通往西域的商路,拿捏我大唐和西域諸國,也要先打小勃律。”
“所以,你的意思是說,他們在臨洮集結三十多萬部族軍,而且,在長安鬧出這么大的動靜的目的,其實是想刺激朝廷,讓咱們調(diào)集軍隊,將防線建立在蜀中和黨項人所在的西南地區(qū),或者在臨洮與他們對持,而他們實際上,則是會對遠在數(shù)千里之外的小勃律發(fā)動進攻,打通他們進攻安西,或者波斯的道路?”哥舒翰想通了這點之后,接話道。
李龜年點了點頭道,“從利益上分析他們的戰(zhàn)略意圖的話,應該是這樣沒錯,不過,這個猜測是否正確,還需要有人去臨洮在吐蕃人的營地中實際勘察。
我猜,那邊人數(shù)雖眾,應該并非吐蕃主力,而且,用不了多久,松州,鄯州這邊的吐蕃人和黨項人,應該也會有異動,來配合他們的戰(zhàn)略意圖,吸引我唐軍主力,而實際上他們則是可能用數(shù)倍于安西軍的主力軍團,快速拿下數(shù)千里之外的小勃律,甚至直接摧毀安西四鎮(zhèn)。”
安西大都護府的地盤很大,但是人口終究沒有中原地區(qū)密集,常駐兵力,也不超過十萬,還分散在四鎮(zhèn)主將手中。
其中身為安西副都護的哥舒道元屬下親自帶領的軍隊,可能還不超過三萬,就是他要馳援小勃律,也有兩三千里的距離。
而吐蕃人,則有可能一次性出動三十萬,甚至四十萬主力部隊對手邊戶不過萬的小勃律展開進攻,而且,他們根本不怕什么曠日持久的戰(zhàn)爭。
因為,相對來說,他們的補給線較短,大唐要給安西四鎮(zhèn)派去的兵力或者糧草的支援,光是趕幾千里的路,都需要兩三個月,開戰(zhàn)之后的消耗會十分巨大,高宗,乃至武周時期,就是因為消耗不起,時常對安西失去控制,直到李隆基上位,徹底將突厥和回紇兩個活動在隴右區(qū)域搗亂的大游牧民族部落政權給收拾服帖了,安西才穩(wěn)定在了大唐的治下。
吐蕃人這些年,大致也通過一些事情,看到了大唐繁榮強大的根由,進攻安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