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的是能解決,憂的是哪有那么多種子。
這種玉米一般都是種著吃嫩棒子的,老了的本身沒幾個。
就算有,那也不可能夠大家種。
至于村長他們帶回來的,就暫時沒說。
如今說的是,村里有的人家按照比例換。
就是說,用種子換糧食。
用了一天多時間,也沒換來多少,勉強分給沒有的人家。
當然了,誰也不能白拿,也是要用糧食換的。如今沒有的就記賬,秋后給。
最后,將帶回來的種子按照人口分。
每人都有一點,這樣誰都沒話說。
當然了,也有人說外頭來的人不該有,但是村長不管這個。
他們這里雖然一個自然村一個姓氏,但是并沒有傳統那種一姓氏一家的說法。
何況,三個小村還三個姓氏呢。
如今外頭人已經接受了,就不能分三六九等。
有說的多的,村長直接堵一句:“要是沒有張老師,這種子還沒有呢!張老師是不是外人?”
多嘴的人也沒話說了。
不過張老師本人不種地。他也沒干過這活。
他就叫村長把他那份給了柳芽家。
對此,不用他說,柳芽家多分一點。
人家開車幾趟幾趟的去,理應多一點的。
這一點,沒跟村里說,村里就算知道了也沒話說。
拿到了種子,家家戶戶迫不及待。
也不去重新開地,就把缺了苗子的地方補上。
反正兩種玉米長得也不太一樣,大小就不一樣,顆粒也不同,就不怕到時候分不清楚。
地里的莊稼終于種上之后,村里總算是閑了下來。
此時已經是農歷五月了。端午都過去了。
當然了,今年沒地方弄粽葉去,也就湊合過了。
天氣并沒有如預期的一樣大熱起來。反倒是比往年這時候氣溫低多了。
最熱的時候也就二十七八度。
這實際上很舒服了。
遠處山頂上的雪還沒有要化的意思呢。
新的玉米出苗率確實比之前的高,雖然也長得不咋地吧,畢竟地不肥。
野草也多的叫人厭煩,可畢竟是頑強的長出來了。
到了這會,算是農閑時候,終于有了四處走動的人了。
首先就是,村里有外頭走親戚的,或者是村里的女人們回娘家看看的。
一冬天了,還不知道死活呢。
漸漸走動開,民兵們這幾天就忙起來,守著村子呢。
而蕭宸這幾天忙的要不沾地,他和村里的一群小伙子開始滿世界找建材。
已經找到了兩個水泥廠,還有一個磚廠。
都比較偏僻,用鹽和一些物資換回來不少水泥和磚頭,這些東西以前也不算貴,如今吃不上飯了,還有誰在意。
一來二去,連著拉了半個月。
正好,冰化了之后,之前用黃泥做的城墻就不結實了。
如今也不拆,蕭宸直接組織人,將磚頭和石頭混合一起,用水泥里外里的又加固了兩層。
里外各一層,將那黃泥墻直接砌里面了。
也不是瞎弄,還打了地基的,這墻除非是用啥武器撞,不然人是弄不倒。
大門地方,原來的門太小了。
又找了兩扇門,跟原來的弄個一起,弄成活動的。
最不缺就是石頭,直接用石頭修出大門來,看著還挺氣派。
趁著天暖和,直接砍了不少木樁子,在不方便修城墻的地方扎上一人高的木樁子。
一群小伙子沒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