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看吳杰一臉的鎮定,但實際上看到魏罃發怒的時候,吳杰的心中多少還是有些打鼓的。
這并不是因為魏罃多么的具有威嚴,而是因為魏罃所具有的權勢——當一個人只需要一句話就能夠取走別人性命的時候,任何一個人在這個人的面前說話都必須得小心一點。
吳杰咳嗽一聲,開口道“大王,這個上策和中策都是極好的主意,大王真的不考慮一下?”
在說出這句話的時候,吳杰覺得自己這個臣子可以說是相當盡職盡責了。
之所以把取消王號當做上策,是因為吳杰覺得稱王這個舉動本身就是蠢爆了。
不但毫無意義,而且還憑空把滿世界的人都弄到了自己的對立面,這樣的騷操作真的是……
只能說名利使人瘋狂,古今中外多少英才就倒在了這一步上。
取消王號才是最有效的辦法,因為這樣一來的話大家就又都平等了,都是君候,那么諸侯們自然也就沒有什么好怨恨魏國的,一切就都回到了逢澤之會前的情況。
至于中策拉攏齊國和趙國稱王,且不說齊國趙國會不會同意,就算同意了,那魏國也只是平息了一部分人(齊國趙國)的憤怒,其他大的諸侯對魏國的憤怒和敵視依舊存在。
雖說魏國現在確實是十分強大了,但畢竟還不能夠強大到推平一切不服的地步,這種得罪人的事情自然是得少干為妙。
一統天下這種事,不是說直接猛沖猛打,一路平推就可以搞定的,那是只屬于無腦yy小說之中的情節。
強如戰國后期的秦國,也得一直拉攏齊國和燕國,然后分化和猛打三晉,最后將六國各個擊破,就更別說如今無論是地理位置還是國力都遠不如那個秦帝國的魏國了。
多條朋友就多條路啊,等到真的滅掉這些國家了,你魏罃想怎么跟這些國家已經成你階下囚的諸侯裝逼都行,何必要在別人還擁有著百萬子民十萬軍隊的時候就把關系搞得那么僵嘛!
當然,這些話吳杰也只能夠在心里想想就是了,因為他要是真的說出來,魏罃也就真的有大概率砍掉他的腦袋。
魏罃哼了一聲,瞪了吳杰一眼“快說!”
吳杰的臉上露出了無奈的表情,道“這可是下策啊。”
“寡人不管你什么下策不下策,寡人讓你說你就說!”
吳杰嘆了一口氣。
“其實這個下策也很簡單,那就是根據陳卿的話,大王可以先派使者去臨淄和邯鄲那邊,給齊候和趙候一些好處,或許能夠讓齊候和趙候退兵。
不過這樣還不夠,大王最好再把能夠動用的兵力都征集起來,由大王親自率領前往前線去支援龐涓大將軍,展現出我們魏國不惜一切代價背水一戰都要和楚宋聯軍決戰到底的態勢。
如此一來的話,再加上韓軍也是我們大魏這邊的,趙齊兩國必定會有所遲疑。我們可以趁著這些遲疑的時間里找機會擊敗楚宋聯軍,也可以趁機說服趙齊兩國。只要其中任何一個環節能夠成功,那么就可以引起連鎖反應,從而一舉突破敵人構造起來的包圍圈。”
吳杰一口氣說完了這長篇大論,然后朝著魏罃道“大王,這就是臣的下策了。”
為什么把這個下策列為下策,究其原因就是相較而言,魏國成功的可能性不算太高。
像前兩個計策,魏國只要去做,那么就都一定會產生作用,只不過在于作用的多少罷了。
可是這個下策的話,不但魏國這邊要押上舉國之兵作為賭注,同時還要看趙、齊兩國的臉色,還要坐等敵人犯錯誤。
賭注高,風險高,成功率不高,這簡直就和后世的股市一模一樣嘛。
吳杰說完了自己的三策,然后自顧自的坐了下來。
這個時代的好處就在于大臣們其實是很有尊嚴的,對君王磕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