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周,帝都元京,碧帝宮城,權相閣。
是夜,淺雨稍疏,晚風略驟。
權相閣樓坐落于碧帝城內東北側,樓高三層。
一二樓分別為侍從小吏與四位圣相的居處,平素的三層樓始終無人在。
那位神龍見首不見尾,時常以來神出鬼沒的大周武人權威,太上相,真正亮于世人眼中的居所,正是這權相閣的第三層,也是大周某位天子特地為太上相而修建的。
這么多年以來,太上相只有在有要事需要出現碧帝城中時,才會來此露上一面。
而隨著太上相年歲日長,可以在權相閣中一觀其風采的日子就更是屈指可數了。
朝堂中已經擺明立場站在重聞景一派的公羊圣相時時都在監測著太上相的一舉一動,一旦太上相的身影出現于閣內,他一定是整座碧帝城內第一個知曉的。
但是當太上相離閣而去后,他的行蹤,就是公羊圣相無論發布多少眼線,動用多少心機都摸不清楚也無跡可尋的。
這一點,不單單是公羊深有所感,遠在云東極少進帝都的鎮天府小王爺姜碩都是一清二楚的。
如果說他們鎮天姜家在運籌局時所能料想到的最大變數,就唯有這位自古以來便完完效忠于大周天子的太上相。
當然,承田谷大勝之后,這個變數還多了一個讓鎮天姜家不得不防的義軍主帥周患。
一直以來,太上相都極少出世,對于朝局動蕩不聞不問,對于而今混亂難堪的天下格局更是沒有半分的參與。
這讓姜碩與姜谷莊一度認為太上相只是一個空架子,不足為慮,不會對他們謀取帝位產生任何的負面影響。
可位高權重數十載的鎮天王對那位態度不明的太上相就有著比兩位兒子更深一層的理解。
出于謹慎,在謀奪帝位之前,他必須要探清太上相的虛實。
故而,他費盡心機想要在權相閣中甚至在太上相的身邊安插眼線。
可費力到最后除了與公羊圣相有暗下的書信聯系以外,對太上相的實力與態度幾乎沒有半點了解。
此番調查過后,鎮天王與其二子便越加明白這位早已在大周萬民心中地位根深蒂固的老前輩的可怕。
太上相,厲守四朝,從未有任何一任天子在安方面擔心過。
但凡陛下有危,則必有太上相的影子在,盡管年事已高,他對于大多數的事宜不會多管,可一旦事情真的鬧到那一步,難保他不會出手。
這個老家伙的實力究竟高深到了何種地步,無人知曉。
就連大遼的武甲閣都由于不知其深淺而無法將之加以做評,更不知其到底有沒有封圣的實力而遲遲未入武圣冊。
多年前,大周朝局險些因殺入帝都的一個游俠兒而傾覆之時,正是太上相在事情鬧到無法無天之時,出手阻攔。
同樣多年前,南周起義之師兵犯荊襄,進中土,直逼帝都之時,還是太上相在最后時刻出府,一力保護當時天子,這才苦撐到周夜城橫空出世千里勤王,擊退南軍。
眼下,計劃進展到關鍵時刻,本來姜碩可以在抵達元京后,御駕親征前,設計將小皇帝圍困在寢宮之內而后發動帝都兵變。
又是那個陰魂不散,如影如魅的太上相出現了,與小皇帝一夜長談,與葉司丞預先設契合一處。
助小皇帝主動出擊,早一步御駕親征,以著劍走偏鋒的方式提前一步破了他的計劃。
逼著他不得不狠下決心,傾勁策劃一場臨時發動的半道劫殺。
最后的失敗告終,雖有箭神秋靖留手的緣故在,最重要的原因還是暗地里有太上相的力量在護持……
將這一切關節打通過后,與公羊圣相相對而坐的小王爺姜碩一雙愁眉微微舒展,復又再度皺緊。
見到姜碩一直苦思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