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屋頂總不會要我賠了吧?我其實覺得現在的南書房挺好的,上下通透,室內明亮,空氣清新,待在南書房內看奏折,晚上還能看星星呢,要是一遇刮風下雨天,屋內打把傘,雨中漫步,想想還挺浪漫的。”
臨走前,顧新看了眼南書房屋頂漏出的一個大洞。
他剛剛就是從這里沖進去的。
站在他旁邊的謝良玉嘴角抽搐。
正在南書房外清洗地上血跡整理尸體的御林軍動作一頓,默了默,終究是有所顧忌沒有說話。
接下來應該就是朝堂大洗牌。
京師一直是慶國旋渦中心,當年顧新初出道,一步踏進京師六扇門的時候,世家和老皇帝就已經斗的如火如荼。
老皇帝對世家早就不爽已久,過去沒有好的借口,只能扶持新興階層和世家官員們斗爭。
像是謝良玉、顧新其實就是一個縮影,類似他們這種被老皇帝提拔的官員其實還不少,不然顧新一個平民出身的人,就算有功勞在手,也不可能爬的那么快——資歷可不僅僅代表著功勞。
當然,世家滅是不可能全滅的,畢竟慶國大部分地方要這幫人管理,但大出血是一定的。
或許某些達官顯貴,過了今天,就算沒有摻和這事也要被罷職回老家種田。
而今天在南書房造反的這批人,大概會被世家們當成祭品獻祭了。
就算老皇帝不出手,他們也會自發動手給老皇帝表忠心,若無意外,這幫人的殺手應該已經趕去他們老家的路上,爭取送他們全家秋后一起上路。
死別人全家總好過死自己全家嘛。
但這已經不關顧新的事了,他也不會再留在慶國當官。
反倒是老皇帝有這個想法,然而顧新拒絕了,不過顧新也不急著走,決定在京師再住幾天。
若無意外,這應該是他最后一次來慶國。
仙路漫漫,凡人壽短,或許等顧新某一天回首過去,慶國還在不在都不知道。
收起惆悵感,謝良玉道“你要不要回六扇門來住?你那房間我們可一直留著。”
顧新大為感動“頭,沒想到你們這么重感情,這些時間我都不在了,你們還留著我的房間。”
謝良玉猶豫了下,最終還是沒說。
倒不是他們太重感情,主要是六扇門的人覺得顧新住過的房間太過晦氣,怕影響官運亨通,才沒人肯住。
講道理,要是在外租房的人得知自己房間里曾經上吊死過人,翻白眼吐舌頭,面向還是朝著自己睡覺的床頭,他們心里不膈應才怪。
現實太過殘酷,怕顧新接受不了,所以謝良玉最終才放棄說出事實。
離開皇宮之后,顧新直接和謝良玉告辭,他有自己的事要做。
此時京師已經戒嚴,皇帝遇刺可不是小事一件,滿城正在追殺余黨。
但對于顧新來說,戒不戒嚴其實沒有影響。
當年顧新行俠仗義收繳了一大筆錢后,有部分其實另有用途,被他通過私下渠道去興建孤兒院,京師大部分孤兒都被接濟在里面。
這點事情顧新其實并沒有聲張,主要是他當時身份特殊,以他一月至少被刺殺三次的頻率來看,真要曝光出去,孤兒院只怕不會留下一個活口。
當然,不是說就沒有人知道,但相關知情人其實寥寥無幾,大多都是顧新的朋友。
全城戒嚴,也影響到了孤兒院,小孩們被趕回孤兒院里,私塾先生欣喜若狂給拉著他們補課。
教學室內,一眾孩童搖晃著腦袋,跟著先生念三字經。
坐在上面的先生實在是不像是個書生,長得五大三粗,滿臉橫肉就算了,還帶著不少刀傷,左邊袖子空蕩蕩的,書生服穿在他身上,根本像是個緊身衣。
先生其實是當初顧新救得江湖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