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泉王朝南疆,接壤荒莽群山。
從空中俯瞰遠望,一望無際的山頭如波濤一般高低起伏。
據《離洲圖志》上記載,離洲南疆的荒莽群山,山頭沒有百萬,也有十萬不止,故而對很多生活在荒莽群山邊緣的羌族來說,他們更愿意稱這里為十萬大山。
羌族風俗,迥異于大泉王朝本土,沒有朝廷管轄,皆以部落為形制,互相之間雖有摩擦,但在抵御大泉王朝這個外敵上,卻同進同退。
位于羌族邊界,大泉王朝最遠的一座城池,名為歸流城。
取改土歸流之意,足可見大泉王朝從未放棄將南疆十萬大山納入版圖野心。
然而近幾年并無戰事的南疆,歸流城不止是大泉進攻十萬大山的橋頭堡,更成為羌族與大泉百姓互相交流貿易的重鎮。
這也讓大泉王朝,看到了另一條兵不血刃拿下南疆的坦途。
無數的奇珍異寶,靈禽異獸,仙草靈藥源源不斷的從十萬大山里被羌族人發現,并售賣到歸流城里。
羌族換取財富的同時,也為來此的商人帶來了巨大的利潤。
雙方互利下,更是互相依存。
其貿易之繁華,大有冠絕南疆之勢。
故而當寧白峰走進歸流城的時候,為眼前奇特的風俗著裝與繁華貿易而感到驚訝。
他們一行三人,日夜兼程的趕來南疆,卻因人生地不熟,不得不選擇來此打探消息。
畢竟此地偏遠,不像大寧和大泉境內,有仙家渡口的地方就有見聞堂,在這里,想要知道消息,就得自己去探尋。
而他們只是收到趙碩的一封傳書,甚至連趙碩在哪里遇險都不知道,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而在來得途中,三人也有過分析。
極大的可能,就是趙碩與大泉三大供奉去了同一個地方,羌族人傳到外界的遺跡秘境。
但更多的疑問也隨之而來。
趙碩是為了尋找兄長趙琮,那趙琮又為何千里迢迢,從離北來到此地,而且還是十多年前?
但無論如何,只要有個大致的方向,其他的就好說的的多。
進城之后,寧白峰找了一個來自大泉的客商,打探詢問城內哪里的酒館茶肆最為熱鬧。
曾經有人對他說過,茶杯間話多,酒碗里事多,世上消息最多的地方除了見聞堂,就是酒樓茶肆。所以想要找到遺跡秘境的消息,只能來酒樓茶肆,從閑談之人的口中聽取蛛絲馬跡。
事實上,最好的方式其實是找當地的羌族人詢問。
但問題在于,他們根本不通羌語,甚至貿然詢問,羌人知不知道是一回事,講不講又是一回事,若是引起羌人警惕,進而引發一些不必要的麻煩,那就有些得不償失。
幾人風餐露宿數日,元鎮早就嚷嚷著要找個地方大吃一頓,而他們也確實需要稍作休整。
故而幾項原因湊到一起,只得找個酒館,歇息之余順便打探消息。
歸流城不大,地處兩山之間,扼守進出荒莽群山的咽喉要地。
因此城池呈狹長形,越往城南走,羌族人越多。
寧白峰穿過大半個歸流城,在城中往南方向,找到客商指明的這處酒館。
掀開門簾,一股夾雜著各種味道的熱鬧氣息鋪面而來。
這是一家很普羅大眾的酒館,來此的
很多都是行腳客商,羌人土夷,甚至還有不少是那挎刀帶劍的江湖中人。
寧白峰沒有選那種華美高大的酒樓,畢竟那樣的地方只適合吃飯,真正的想要打探消息,還是這種魚龍混雜之地最為實用。
故而寧白峰三人進入酒館,并沒有引起人過多的關注。
頂多也就是店小二多打量了幾眼,一個腰掛竹杖酒葫蘆的富家公子,身邊跟著個駝背老仆,旁邊還有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