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好好干,飽含的是期望,帶來卻是壓力。
寧白峰感覺到的,卻是些許茫然。
楓師的突然離去,顯然是將這處課堂讓給了他。
所有人都注視著他,等著他說些什么。
柳生站起身,躬身行禮道:“寧師兄,請上講劍臺。”
一次入池取劍,寧白峰所露的那一手御劍出池,已經(jīng)在新一代內(nèi)門弟子里樹立威信。
縱然是心高氣傲的柳生,同樣極為佩服這位寧師兄。
劍池首席弟子之名,雖然不完全被年長弟子們信服,但劍膽境修為,已經(jīng)足夠給予他們指點。
因此所有人都沒有異議,只是在靜靜等待。
寧白峰定了定神,走到講劍臺上,目光掃過下方人群,深吸一口氣,說道:“諸位師弟師妹,楓師已經(jīng)留下畢生所學,我等自當好生研習,若有不明之處,我自不會藏拙于口,劍修之道就在眼前,愿與諸位共勉。”
說完之后,他持劍行禮。
臺下弟子們同樣持劍行禮,齊聲喊道:“愿與師兄共勉!”
寧白峰將橋下雨橫放在膝前,轉身坐下,仰觀姜楓留下的先天劍經(jīng)。
其他弟子也不再言語,靜靜參悟。
時光飛逝,轉眼三天即過。
上陽峰外的講劍堂下,靜坐觀悟的弟子不僅沒有減少,反而增多起來。
許多已經(jīng)突破至劍膽境的三代弟子都御劍而至,或站在樹梢,或御劍凌空,甚至有些劍丸境或是劍坯境的二代師長都偶有出現(xiàn)。
一位半步劍仙的畢生所學,如何不令人癡迷。
然而寧白峰越看越迷惑。
不是上面的字看不清,也不是看不懂上面寫的內(nèi)容,更不是學不會上面的劍經(jīng)秘典。
而是上面的內(nèi)容,通篇大部分都在對劍意的理解。
關于練氣的內(nèi)容,除了那幾幅筋脈走勢圖,只有短短的一篇轉化劍元口訣。
至于劍勢,更是模糊,只有一句話。
天地萬物皆為劍勢。
這篇劍經(jīng)里的修行方式,不能說錯,但卻出現(xiàn)了一個寧白峰再熟悉不過的問題。
高不勝寒。
從修行之初,寧白峰就以一式三煉為準則。
本來以他的資質,修行速度會很快,但實際上并不順遂。
后來在湘云書院的時候,老山主一眼看破,言其中修行方式,所站之人太高,并不適合初修之人,后來才建議他循序漸進。
而今楓師所修之法,同樣如此。
意在前,勢在后,氣次之。
以姜楓所站境界,自當重意。
并且劍閣劍意之強,桃花林里的那一幕,確實是印象深刻。
然而意從何來?
其在觀想。
若是修行之初便常常靜坐一地觀想,不僅體內(nèi)劍氣積攢不夠,想要悟出劍意都是妄想,更別提虛無縹緲的劍勢。
寧白峰深深看了一眼林中認真參悟的弟子們,御劍去往青竹坡草堂。
“劍閣本就重意,若不如此,如何修得無上劍意。”
姜楓站在院內(nèi),遠眺上陽峰下那片峭壁松林,淡然道。
寧白峰皺眉道:“但這樣卻并不利于入門弟子的修行,內(nèi)門如此之多的弟子停滯在下三境,于此不無關系。”
姜楓回頭看著他,問道:“既然知道問題所在,那為何不按你自己所想去教授?”
寧白峰有些難以置信。
修行之事,豈能兒戲。
雜役弟子雖不起眼,但卻是一門根基所在,怎能說改就改!
姜楓知道寧白峰在想什么,平視遠方群山,悠悠嘆道:“你之所想,也是我之所思,劍閣持續(xù)數(shù)百年沒有出現(xiàn)驚才絕艷之輩,已經(jīng)到了不破不立的程度,這也是你成為劍池首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