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以跨界競技的方式在舞臺上一展歌喉,并采用劇情演繹的方式在演唱環節中融入電影和舞臺劇元素。
找到司馬素華,一則是想要讓素華齋為節目總冠名,至不濟也弄個特約贊助。
另一方面則是因為在預定策劃中,有一場古風主題,一場民國主題,想要素華齋贊助全場布景道具和服裝。
楊鑄一聽,這不是那個世界的《跨界歌王》么?
老實說,這是一款具有現象級潛力的綜藝,只可惜……
楊鑄開口問道“冒昧問一下鄭總,這檔欄目預定在什么時候,哪個臺播出?冠名費多少?”
鄭總有些意外地看了看楊鑄,又看了看司馬素華,見她微微點頭后,這才張嘴說道
“節目現在已經碼夠了3期的卡斯;攢夠了6期就能開播,初步預定會是在8月1日開播。”
“目前我們已經跟首都電視臺達成了合作意向,不出意外的話,會在首都臺播出。”
“至于冠名費嘛……3000萬!”
楊鑄總算明白司馬素華為什么把自己叫上來了,這個年代,除了個別現象級的綜藝以外,冠名費超過2000萬的都聊聊無幾,
就算是那些現象級的綜藝,第一季的冠名費也往往是在2000萬左右,直到紅了后,第二季的冠名費才節節攀升,直到過億;
但是,那是現象級的綜藝啊,人家還都是在央視或者芒果臺這種有著巨大收視基群的平臺上播放,才會要那么高的冠名費。
你一個還沒進過市場檢驗的節目,又是在帝都電視臺這種二線平臺上播出,一張口就敢要3000萬,難怪司馬素華遲遲沒答應,當凱子不是這么當的。
雖然楊鑄有了七成把握,但還是不放心地問了一句“這檔欄目目前邀請了哪些明星?每一期拋開明星的出場費外,現場的制作費是多少?”
鄭總精神一震,感覺自己遇到一個“知己”了“目前已經邀約了8位明星,劉韜、秦海陸……”
“為了保證節目效果,我們花費重金邀請了3個音樂制作團隊和現場樂團,更是說動了撈宰作為我們的音樂總監。”
“而為了給觀眾呈現最好的現場視覺效果,我們準備了3組配舞團;每一場表演都會有專人策劃場景。”
“合計下來,不計算明星出場費,每期投入高達160萬!”
嗬……楊鑄點點頭,這費用算是國內頂尖了,要知道,目前國內綜藝節目制作費用的大頭是明星的出場費,真正用于現場的費用少的可憐,往往隨便搭個棚子,請一些觀眾就完事了,往往不會超過50萬場;
別以為50萬場很少,你要知道,如果中間沒有下狠手吃回扣的話,這50萬最終呈現出來的,可能是普通人認為的100萬以上的效果。
畢竟大家都是行內人嘛,什么水牌價之類的,不存在的。
而如今《星星知我音》這檔欄目,每期的現場制作費用竟然高達160萬,可見制作團隊對現場效果的重視。
看到楊鑄低頭思考,鄭總以為楊鑄不信,給身邊的女人使了個眼色。
只見楊總從包里拿出一疊厚厚的費用支出表,還印了夾縫印“司馬董事長、楊先生,這是我們第一期欄目的制作費用明細,除了明星的出場費需要保密外,其余的都在里面了。”
楊鑄當仁不讓地拿起來翻了翻,心說怪不得會讓這個面癱似的女人來接洽合作,鬧了半天是想借用“監事”的職務,來讓人放心他們的費用并沒有造假啊。
要知道,在大型公司里面,“監事”這個職務有著特殊性,可以把它視作公司內部的“監察廳”;因為坐上“監事”這個職位的人往往是股東,而這個職位上的人永遠不可能成為ceo等高管,所以“監事”造假,尤其是財務造假的可能性低的讓人可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