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安和聽了媳婦的敘述,對媳婦的安排很滿意,也沒嫌媳婦給家里的錢少。
給兩千正好,合情合理,多了會讓人疑心錢的來源,韓家總共才得八千,韓彩英就拿回來四五千?那不是開玩笑么?
少了他們夫妻心中難安,畢竟他們手里現在有兩萬多呢,要是給家里三頭五百的說實話有點兒沒良心。
“媳婦,我上輩子一定是做了很多好事兒,這輩子才娶了你回家?!敝馨埠蛽е眿D,心滿意足的感慨著。
西屋周安和兩口子聊天,東屋周家老兩口也沒睡呢,老太太正說那兩千塊錢的事兒。
“要我說,你就不該要這錢,這是親家給三媳婦的,咱拿了錢這叫什么?往后在親家跟前兒,咱還能抬起頭么?”
周老爺子嘆口氣,總覺得心里好像不太得勁兒。
“自打三媳婦嫁過來,韓家沒少幫襯,咱在親家跟前兒說話都沒底氣,這回又接了兩千塊錢,這往后咋相處?”
周老爺子也很愛面子,就覺得這樣像是受了韓家接濟,往后矮了韓家一頭,心里過不去。
“你看你這話說的,三媳婦誠心誠意要給,再說咱家今年也的確緊吧,有這些錢咱日子不是也能寬裕點兒么?
咱也就這三五年錢有點兒緊張,等著過去這幾年,幾個孫子該結婚的都結婚了,該上學的也都上了學,咱不就反騰過來了么?
以后咱日子好了,多貼補一下老三家就是了?!?
老太太這一晚上已經想明白了,兒媳婦誠心給的,也不是她伸手去要,沒啥丟人不丟人。
“嗯,這話也對,行啊,既然接了就接了吧,好好過日子。
老三沒個兒子,往后還得指望老大家的幾個小子養老,就算眼下花他點兒錢,倒也不算啥。”
畢竟是幾千年流傳下來的思想,已然根深蒂固。
在周老爺子心里,傳宗接代養老送終都是男孩的事情,周安和只有三個閨女,早晚閨女都得嫁出去。
這女孩子嫁出去就是別人家的人了,管不著娘家的事兒。等以后周安和兩口子老了,還得指望侄兒們給養老送終。
“行了,時候不早,睡吧,困死了?!?
老爺子畢竟歲數在那兒了,上山干一天的活確實受不了。
可秋天最忙,生產隊里人手不夠,今天韓彩英又請假了,老爺子不去干活咋辦?反正也就幾天,忙過就好了。
東屋西屋各懷心事,在被窩里嘮叨了半天。
倒是周甜甜心寬的很,什么都不擔心什么也不牽掛,鉆進被窩就睡,一直睡到早起。
周一,又是新的開始,該上學的該上班的,一切照舊。
莊戶人家一春一秋是最忙的時候,尤其像東崗這樣的地方,生產隊里又要種糧食還要栽參,到這個季節那真是恨不得一個人長八只手。
不論男女,不管年老年少,只要能干活的都的上山下地干活掙工分。
按照往年的慣例,都是先起人參,把山上的人參都起回來,留女人們加工,男人下地再收割莊稼。
這幾天,參地里的人參陸續都起回來了,就在三大隊的隊部,騰出來幾間房當貨屋子,由隊里一些婦女領著干活清洗水參,蒸制加工。
周家兩個媳婦徐氏、韓氏,都是干活的好手,每年生產隊加工人參,都是這倆人領工。
加工人參雖然也累,可比收地輕快不少,而且工分還高,這可是好差事,很多人都羨慕。
兩個媳婦都干活掙工分,家里這一攤子就交給了周老太太,這一大家子人吃飯可不少,光是做飯也夠累的。
好在周甜甜放學早,回家了幫著老太太燒火摘菜,多少能幫一些,老太太還能輕快點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