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科目多,要兩天,二十五號周妍妍也考完試放假了。
二十六號是禮拜天,周莉莉也不上班,姐妹三個正好一起幫忙包粘火勺。
十二月末,天氣太冷,豆芽不等到市場就凍了,不能再賣。
再加上周永平要娶媳婦,所以這幾天家里已經停了豆芽,正好都在家一起忙活。
周老太太領著兒媳婦和孫女在屋里包粘火勺,周老爺子跟周安和在廚房里看鍋,一家子齊動手正好用了一天的時間,包出來滿滿兩木頭槽子加一木桶粘火勺,得有幾百斤。
二十六號包完了粘火勺,二十七號這天,周安和兩口子領著閨女,裝了兩口袋粘火勺,回了韓家。
這些年韓家沒少照顧周安和一家,尤其是今年,還給了韓彩英兩千塊錢,周家老兩口心里都過意不去。
所以特地收拾了好多粘火勺,還有一些雜糧雜豆之類的,讓周安和給丈人家送去,算是那么點兒心思。
十二月末,天氣已經很冷了,外面都是厚厚的積雪,這個時候騎自行車不但冷,而且路滑容易出事,所以最常用的工具是爬犁。
周安和拖著個木頭爬犁,上頭放著兩袋子粘火勺,還有穿著棉大衣帶著棉帽子圍著厚圍巾,圓滾滾的周甜甜。
來到這個世界,周甜甜總算見識了什么叫大棉襖二棉褲。
周老太太怕周甜甜冷,給她做的棉襖棉褲都絮了好多棉花,穿上就跟個棉包子差不多。
周甜甜小,穿這么厚的棉衣棉褲,可想而知行動得多么笨拙了,所以她懶得自己走,干脆就耍賴,非得坐在爬犁上,讓周安和拉著不可。
小閨女撒嬌,周安和能說什么?自然是笑呵呵的拉著爬犁就走唄,反正閨女也沒多大重量,有她沒她不影響什么。
就這樣,周甜甜開開心心地坐在爬犁上,由著她老爸拉著爬犁,把她一路拉到了韓家。
到了韓家門口,周甜甜從爬犁下來,邁開小短腿兒就往院里跑,“姥姥,姥爺,我來了。”
屋里的人聽見了動靜,急忙出來,“爸、媽,是小妹和妹夫,領著妍妍和甜甜回來了。”
韓立新見到來人,一邊大聲說著,一邊迎上前去,接過了周安和手中那一編織袋粘火勺。“呦,這是啥啊?這么沉?”
“家里昨天包了些粘火勺,這不是妍妍和甜甜都考完試了么?就說今天給爸媽送一些過來嘗嘗。
這些給咱家,剩下那袋,等會兒我送蔣家去。”
周、蔣兩家馬上就是親家了,周家有啥東西,別管貴賤,總得想著蔣家。人和人相處就這么回事兒,兩好合一好,越走動才越親近。
“呦,那就謝謝妹夫了啊,這些年也就是跟你們家沾光,這才能吃點兒粘火勺、雜糧雜豆啥的。”韓立新一聽就笑了,忙向周安和道謝。
參場只種人參不種地,吃供應糧,雖說吃的挺不錯,但是比不上農業隊吃的花樣多。
這些年都是周家到了冬天,送點兒粘火勺、大煎餅、凍豆腐、五谷雜糧什么的過來,韓家自然領情。
“三哥這話不就見外了么?爸媽和幾位哥哥沒少幫襯我們,就是一點兒吃的,不算什么,就是借機會回家來看看罷了。”周安和笑呵呵的說道。
郎舅二人一邊說著便往屋里走,后頭韓彩英領著倆閨女跟著也進了屋。
東屋炕上,韓家老爺子坐在炕頭,手里拿著煙袋鍋子正抽煙呢,韓老太太則是在做針線。
住家過日子總有些縫縫連連的活,別看韓老太太六十來歲了,可眼神挺好,一些小活自己就能縫,用不著兒媳婦。
“姥爺你下山了?哎呀,又好長時間沒見到姥爺了。”
周甜甜一進屋看見韓老爺子,立即滿面笑容的就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