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稼都運回來,韓老太太和劉氏、韓彩英等人可就有事情忙活了,成天在院子里扒苞米。
扒苞米就是扒掉苞米外面的皮,苞米的外皮扒開,保留里面柔軟的幾片。
兩棒苞米的外皮系在一起,這叫拴吊子。
拴好的苞米吊子隨便搭在園杖子上,或者什么架子、柱子上慢慢晾干,到冬天就可以脫粒了。
有的苞米掰下來的時候就把外皮弄掉了,不能拴吊子,便堆在一起,慢慢通風干燥也可以。
周安和夏天的時候,在院子里搭了個苞米樓子。
其實就是個簡易倉房,懸空的底下什么都不放,上頭用木板夾起來,苞米裝到里面慢慢干透就行了。
一般來說,拴吊子干的快,苞米樓子里頭畢竟密度太大通風不好,干的就慢,而且還容易遭耗子。
可是這拴吊子太費事了,兩家今年種了小二十畝地的苞米呢,就算參地要折算,那也得十三四畝地。
這么多苞米都拴吊子,周、韓兩家的園杖子全都掛滿了地方也不夠用啊。
所以剛開始拴了一些,到后面干脆就全都扒了,直接往苞米樓子里頭裝。
女人們在家忙活糧食,男人們則是在山上忙著準備栽參了。
園參的種子,從種子下地到起參做貨,一共六年,要分做兩個周期。
前面三年叫參栽子,就是參籽撒到地里萌發長出幼苗,三年的時間多數能長小手指粗細。
然后從地里起出來,另外換一塊地移栽,再長三年才能起參做貨。
人參春天萌發,秋冬休眠,所以栽種人參多數都是秋天。
也有開春栽的,但時間太緊,一個弄不好人參的蘆頭就破封了,所以大多數參農都是在秋末栽種人參。
周安和今年自家留了一百丈的參土,二十丈留著撒籽,其余的栽人參。
參土經過揭草皮子、刨土、打耬土、倒土等多道工序之后,里面的石頭草根樹根等雜物完全都剔除。
只留下松軟的土堆成大壟,到時候將參栽子栽到地里就可以了。
參籽好說,有夏天孩子們攔的那些都發開口了,再加上兩家參地留出來的,基本上差不太多。
倒是參栽子差了太多,根本就不夠。
好在有蔣翰鈞,他給出了主意。
參場每年都起好多參栽子,從里面挑出好的來移栽到地里去,剩下的叫做栽子漏兒,都要送去加工廠做貨。
加工廠那頭蔣峻林說的算,于是就讓韓彩英等人過去,從栽子漏兒里頭挑出來還能用的栽子,按栽子漏兒的價錢買回家。
這樣一來,正好就解決了參栽子不夠用的問題。
參栽子解決了,接下來自然就是趕緊上山栽棒槌。
栽參這個活也不容易,倆人一副架,一天好手也就栽十來丈丈,有的就栽七八丈。
周安和跟韓彩英倆人干活就算快的了,一天頂多栽十五六丈,這八十丈棒槌可就得栽好幾天。
幸好周安邦那邊栽的少,只栽四十丈,周安邦領著兒子媳婦一起上山來,兩天多就栽完了。
剩下便幫著周安和兩口子,總算很快把棒槌都栽到了地里。
栽了參,撒了參籽,今年參地的活就算是完成大半。
接下來就是砸柱腳、做棚、打簾子,等著開春了苫上塑料布什么的就行。
就此,周安和便住在了山上,一邊看參一邊忙活參地的活。
今年是第一年,不需要兩口子都在山上,只要有個人照看著就行,等到大雪封地之后,周安和就可以下山了。
參地的活忙的差不多,家里的黃豆也都打出來,今年收獲確實不少,光是黃豆就打了一萬三千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