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果然就去磨坊推了粘面子,裝在布口袋里控了一天一夜的水。
到二十六號早晨,韓老太太那頭烀了一鍋小豆餡兒,壓碎拌上糖精后放涼。
那頭將面袋子里頭控好水的粘面子挖出來,放到大盆里重新揉一遍,將粘面子揉到光滑柔軟不粘手的程度,就可以開始包了。
包粘火勺沒啥難度,就是挖一團(tuán)粘面子,拍扁或者中間兒弄個(gè)小窩兒,將小豆餡兒包在里面團(tuán)一下壓扁,然后拿去廚房烙熟就可以了。
包粘火勺很簡單,玩一小會兒還行,可要是時(shí)間長了,那就是在遭罪。
在炕上一直坐著,不能伸直了腿吧?兩條腿蜷著。
時(shí)間一長,有條腿肯定就麻了,于是就得換和姿勢。
外屋廚房一直燒著火烙粘火勺呢,上午還感覺不出什么,到了下午,那炕吱吱熱,直燙屁股。
就算墊上個(gè)棉墊子熱度也會透上來,坐在炕上那滋味才叫一個(gè)爽呢。
所以到了下午,大家就看見周甜甜各種不老實(shí),一會兒蹲著,一會兒跪著,各種坐不住。
韓老太太一看這樣便心疼起來,“甜甜,要不你就歇會兒吧,下地溜達(dá)溜達(dá)去,這大半天都在炕上坐著,腿也難受。”
家里干活的人不少,劉氏妯娌三個(gè)、韓彩英、周莉莉,曹氏也來幫忙,這么多人也不差一個(gè)小丫頭干活。
偏偏周甜甜還犟勁兒犯了,誰勸也不行,非得在那兒跟粘火勺死磕不可。
“不行,就差這小半盆兒豆餡兒了,包完就勝利,堅(jiān)持?!?
眾人對周甜甜這個(gè)小犟丫頭也是沒轍,只能無奈的搖頭。
“那就隨你吧,反正你要是累了就停手歇著。”老太太沒轍了,只好這么說道。
粘火勺包完還要烙熟,一般都是把鏊子放到鍋里,將粘火勺擺在鏊子上頭,利用鍋里的熱度,將粘火勺烙熟。
這鏊子太大也太厚,傳熱慢費(fèi)火。
周安和前幾天特意到廢品收購站去,淘澄了一塊大圓鐵片。
看那個(gè)樣子,應(yīng)該是鐵路邊兒上的那種警示牌,也不知道是讓什么人給偷了去廢品收購站賣。
那玩意兒大小挺好,厚度也行,周安和就花了兩塊錢買回來。
將上頭油漆打磨干凈,再用肉皮煉過,上面油亮亮的,用來烙粘火勺很不錯。
韓彩英動作非常麻利的將包好的粘火勺擺在鐵片上,全部擺滿后蓋上鍋蓋。
鍋底的火不急不慢,約莫粘火勺一面烙好了,就敞開翻面,基本上兩面都烙的金黃微糊、邊兒上不泛白就是熟了。
烙好的粘火勺用鏟子鏟到一旁的大木頭槽子里放涼,然后就可以拿到外面凍上了。
大東北的冬天,外頭就是天然冰箱,啥都能拿出去凍,什么時(shí)候要吃了,從外頭撿回來緩著,熱飯的時(shí)候裝盤蒸透就能吃了。
家里烙粘火勺,晚飯肯定就是吃這個(gè)。
現(xiàn)烙現(xiàn)吃的粘火勺火候稍微大一些,要是舍得油,可以倒一勺油上去煎,煎的兩面金黃油汪汪香噴噴,那吃起來才香呢。
今年兩家打了不少豆油,自然舍得,于是韓彩英煎了兩鍋粘火勺,那邊劉氏則燉了一鍋酸菜。
粘火勺是粘性谷物制作,里面又是小豆餡兒,胃口不好的人吃了容易泛酸燒心,配著酸菜吃就能好一些。
今天的粘火勺總算包完,最后兩鍋烙熟,于是趕緊放上了桌子吃飯。
孩子們聞著那香氣一個(gè)個(gè)都饞的不得了,一說開飯就直接去抓粘火勺,也不怕燙著手。
看的韓老太太直搖頭,“用筷子夾啊,這咋還上手了呢?不燙么?”
剛出鍋的粘火勺外焦里糯,暗紅的小豆餡兒散發(fā)著甜香,一口吃進(jìn)嘴里,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