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享多少福,以后咱就啥都不操心,安享晚年算了。”
周安和今年六十了,雖說身體還挺好,可畢竟是幼年身體弱,年輕的時候又出過大力,到如今也著實干不動了。
前幾年買下來的場子到如今也都處理的差不離,這幾年隨著森林采伐面積縮小,近處的參地越來越少,也越來越難批。
很多人都跑去敦化、樺甸,甚至有的人都去黑龍江栽參了。
周安和不想跑那么老遠,于是就減少了人參種植面積,一年頂多栽個百八十丈,種點兒精品參,求質量不求數量,也省的太累。
當然,這些年周安和其實也沒少掙,連著好幾年,周家都起出大人參來,一年光是大人參就能賣五六十、七八十萬。
再加上普通人參,每年收入都不少,就算現在周安和夫妻什么都不干,也足夠養老了。
從進了山門到主峰,大概也就二十幾公里的路,可是這二十幾公里路的海拔落差卻有一千五六百米。
海拔的急劇變化,自然會帶來不一樣的景觀效果,這就是人們常說的“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從山腳下的針闊葉混交林帶,過度到針葉林帶,然后是岳樺林帶,最后是高山苔原帶。
四個景觀帶各有各的風貌,周甜甜他們都是土生土長的本地人,下面兩個景觀帶倒是不覺得如何,也都是常見的。
倒是針葉林向岳樺林過渡的時候,出現了一些奇怪的景象,松樹和岳樺樹夾雜在一起生長,而且多數是一棵松樹一棵岳樺樹并生,糾纏在一起。
松樹高大健美、岳樺樹婆娑婀娜,倒有些夫妻樹的意思了。
果然,前面的講解員講解,說這個叫松樺戀。
主要是長白山海拔高風力大,這兩種植物根系深淺不同,單獨生長都不易存活,只能像這樣一棵松樹一棵樺樹緊緊依偎在一起,這也是自然選擇的結果。
過了松樺戀,就能感覺到海拔的急劇上升,車上坡都很費力了,上山的路也變成了之字形,拐彎特別多也特別急。
這些開環保車的司機熟悉地形,開車技術也特別好,一路往上開似乎也沒怎么減速,只是前面側座的這些人遭點罪,被車晃的差點兒飛出去。
這時候大家終于明白,為啥剛一上車的時候,要安排年輕人坐前面,還必須系上安全帶了。
“好家伙,這虧得是坐景區里的車,要是咱自己開車上來,光是這些拐彎就得把咱們給拐迷糊了。”
八零鮮妻有點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