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月29日,今天的江城已經放晴,路過超市門口的時候能看到有少許的行人走動。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路上鳴笛的救護車比早幾天又更多了,這是一個極不好的信號。
這說明患病的人數在增多,危重癥病人在增多。
快到快餐店的時候,張薪火在路口碰見一個男子穿著外賣服在店門口等餐。
見側臉看著臉熟,張薪火放慢車速就朝他喊了一句,“劉大鵬,是不是你?”
那人聽到喊聲之后循聲望去,看到是張薪火的車就立即跑過來打招呼。
“張大哥,真的是你啊!”
張薪火也道“沒想到真的是你,怎么樣?現在單子多嗎?”
劉大鵬搖了搖手機道“不多,不如疫情爆發前一半的量。
除了幫居民采購生活物資,大多數時候是給醫院送餐。”
張薪火打趣道“我聽說前段時間的外賣員看到醫院的訂單就拒絕配送,怎么你還敢往醫院里鉆?”
劉大鵬說,“我回來江城的目的是為了給抗疫戰爭出一份力,不是為了賺錢來的。
如果我也像個別人那樣這里不送那里不送,那還不如不回來呢。
再說白衣天使們連吃飯都成問題了,我不送誰送,不能讓他們餓著呀!”
張薪火對劉大鵬是真心佩服,這小子覺悟高。
張薪火問他“你跑的地方多,你一定要自己注意安全。還有,你能不能給我講一些具體情況?什么方面的都行。”
他整天忙于做飯送飯,對整個江城的具體情況知道得不多,而且大多數是成濤匯報的。
劉大鵬趁著等餐的功夫,給他進行“科普”起來。
經歷這幾日的爆發性增長之后,江城的確診和疑似患者都大幅度增加,僅昨天一天就新增確診三百多人。
這也僅是可以確診的,還有大量無法確診的沒算進去。
比這個更嚴重的是江城市內的各大定點醫院早已爆滿,檢測試劑盒奇缺,不論是去做核酸檢測還是拍片都是排著好幾百號的隊伍。
病床更是一床難求,連危重癥病人都不一定有床位可以住院,大量的疑似患者只能居家隔離。
救護車不夠用、醫院不夠用、醫生護士不夠用,檢測試劑不夠用……
一個患者打一整天求助電話,也未必能等來一輛救護車將他們接走。
據最新消息,醫院已經不再收治個人患者了,所有患者需先上報到社區,再由社區往上上報運送到醫院。
醫療資源緊缺是主要矛盾,這樣的處理方式仍然解決不了病人多醫療資源少的難題。
巨大的心理恐慌在小區里蔓延,又通過網絡在全城蔓延。
劉大鵬的朋友是一個土生土長的江城人,她每天看著朋友圈里99都是關于病毒的消息和各種各樣的負面新聞。
加之謠言滿天飛,救護車密集地響,巨大的心里壓力讓她每天什么都干不了。
她就經常哭,心態也崩潰掉。
即使在這樣危機重重的情況下,劉大鵬仍然堅持給各個小區的人買藥送藥。
他接觸的一個女士客戶原先也是一名醫生,肺部ct證實已經是重度疑似病例,基本等同于確診了,但是仍然無法住院治療,只能自行居家隔離。
連日來她反復發燒、胸肺難受,面對未知病毒的恐懼、復查結果的不理想、可用藥物緊缺等等負面信息。
恐慌的情緒像是心魔一般,令她日漸感到絕望和無助,她甚至已經寫好遺書交給丈夫了。
像她這樣情況的人絕不是個例,更不知道整個江城之內還有多少。
聽完劉大鵬的講述,張薪火還是覺得自己的信息太閉塞了。
若不是劉大鵬給他講這些東西,他不會知道疫情已經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