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每個人對此的理解不同,賀氏覺得是一種長情,崔元衡覺得是一種懷念,而葉小樓覺得他這估計是搞個人崇拜。
很快到了大年初一。
大年初一要拜年的,這一日葉小樓的西院來拜年的人排成了一條長龍。
葉小樓坐在正堂上首,底下一次進(jìn)來五人,排成一排給她拜年,說吉利話。
她還是第一次遇到這種情況,組團(tuán)來拜年的,不過古代就行這一出。
葉小樓也沒有小氣,紅封送出去一籮筐,按照不同的等級大小,最少的二兩銀子,最多的百兩也不足奇。
如此大家都高高興興的,東家大放,她們做下人的也有干勁。
大年初二,出嫁女要回娘家的,不過葉小樓并不打算回葉家。
她跟葉家沒有什么情分,沒收回葉家二房的茶樓已經(jīng)是她寬厚了,葉家人盼啊盼,結(jié)果下人回稟說崔家一大家子都去賀家拜年了。
葉家人頓時大失所望,而葉明珠也不知道是失落還是高興,她轉(zhuǎn)年就要嫁人了,可她卻沒有一點(diǎn)嫁人的喜色。
反而開始羨慕起葉小樓,為什么她的命就那么好?
不過是定了王家的親事,還是沖喜給了崔元衡,倆個人都中了舉人,而且都是前途不可限量,唯有她,這么鉆營可依舊沒有好結(jié)果,這到底是為什么?
可能這就是命吧?
日子飛快,轉(zhuǎn)眼到了正月初六。
賀氏算好了日子,出門大吉,這也是南康城的舉子們約好一起上京的一天。
她就算在舍不得,也得放兒子早早進(jìn)京趕考。
倘若去的晚了,在有點(diǎn)啥事兒給耽擱了,錯過了春闈可就要在等上三年了。
因?yàn)樵缇投ê玫娜兆樱~小樓也有準(zhǔn)備。
南康城這邊一切都已經(jīng)安排妥當(dāng),因?yàn)橛腥ツ甑慕?jīng)驗(yàn),莊子上種番薯她一點(diǎn)也擔(dān)心,至于恬甜屋,如今也走上了正軌,也沒什么好不放心的。
最后看了一眼這個生活了一年的小院子,說真的,葉小樓還真有些不舍。
不論是桂花樹下,木橋之上,還是西院的面包窯,觀雪亭,這里都有她生活過的影子。
以前她的房產(chǎn)也不少,可是沒有一個讓她如此留戀過。
去京城帶的物品極多,除了他們做的馬車,另外還有一輛下人坐,兩輛裝著行李物品。
此刻全都停在正門外。
崔元衡依舊一身白衣,披著鴉青色繡著團(tuán)花的大氅,而葉小樓則披著一件十分暖和的貂裘,身穿杏色衣裙,梳著隨云髻,站在馬車前。
望著眼睛紅紅的賀氏還有一臉不舍的弟妹們,葉小樓眼中閃過一抹不舍,最后化為一個深深的福禮。
雙手放在左側(cè)小腹處,蹲下了身道:“娘,望您珍重。”
行完禮后看了下弟妹們,笑了一笑道:“你們乖乖的,也多保重。”
賀氏直接捂著臉哭了起來,而崔玉蘭馬上抓住葉小樓的手一臉不舍的抽泣道:“嫂嫂,嗚”
“我一定乖乖的,你們可要早點(diǎn)回來呀。”
葉小樓摸了摸她的頭,心里有些難過,這一去,怕是在也不會回來了啊。
離別總是傷感的,尤其是在古代,這里通訊不發(fā)達(dá),有的是一別就是永別了。
相比于葉小樓,其他人則全都是一臉激動和向往,這一次南康城的舉子一共五人。
除了王致和沒有跟大家的車隊(duì)一起出行,其他的人全都聚在了一起,包括朱家的朱紳,朱家也帶了家眷,這一次朱瑛也跟了過來。
不過,另外兩家條件不太好,所以只有舉子帶小廝前來,蹭的是兩家的馬車。
而大家對王致和的選擇既唏噓又惋惜,畢竟崔元衡是頭名解元,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