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寧候郁悶的不行,可是崔家卻極為高興。
中了會元了啊,賀氏眼淚直掉,而崔四郎的臉上也全是笑容。
一夜纏綿,精神抖擻的崔元衡,面上的喜悅擋都擋不住。
上前行禮,“爹,娘,兒子自當繼續努力,爭取殿試進入前三甲。”
賀氏一個勁的抹眼淚道:“好,好,好。”
“那個,你想吃什么,娘給你做。”
作為一個獵戶之女,賀氏真不知道用什么來表達自己的心情。
大兒子爭氣,沒一回有了好成績,她做的最多的就是去灶房給他開一鍋小灶,看著大兒子吃的香,她比誰都高興。
而崔元衡自然也知她這個習慣,笑著道:“娘做的湯面最好吃,兒子已經好久沒吃了。”
賀氏馬上道:“好,等著,娘這就去。”
賀氏是個利落的性子,說做就走,還不忘將葉小樓叫上。
今天是個高興的日子,對此葉小樓也是有經驗了的,早早的就準備好了,炮竹和裝了好幾框的銅錢。
待報喜的官差打馬而來,葉小樓等人早就守在了門口,“喜報---”
隨著那官差報完,收下喜報后,葉小樓趕忙讓錦年給塞了一個大大的紅包,“官爺辛苦,喝杯茶在走吧。”
那小官差高興的不得了,“不辛苦,不辛苦,恭喜恭喜,小的還有其他喜報要送,先告辭了。”
他還著急去拿賞錢呢,葉小樓心中明白也沒在寒暄,待人走后,一聲令下,開始放爆竹,隨后撒銅錢。
一時半會兒,杏林街崔宅門口那是熱鬧非凡,前來搶銅錢的孩子高興的樂不思蜀,街坊鄰居來道賀的不知凡幾。
對此葉小樓也有經驗,早已讓官家找好賬房,一一記錄下來,而院子里也擺滿了席面,果干,點心---
流水席就此擺了起來。
如崔宅這般的有不少人家。
除了那些外地考生,本地的最少都要擺上一天,這都是低調的人家,有那高調的,一擺三日五日的都不在話下。
畢竟千軍萬馬過獨木橋,任何人家就沒有不重視科舉的。
能高中,那可是光宗耀祖的大事兒。
這中了貢生,那離進士還遠嗎?
最差也能弄一個同進士回來啊,中了進士就可以封官了,從此以后就是官老爺了。
這種高興溢于言表,根本就藏不住。
而且高中后,前來道喜的人也會極多,總不能人家來送禮,院子里空空如也,連個茶水也無吧,這不像話啊。
因此,流水席是十分普遍的。
而值得高興的是,方家的方士玉的名字居然也高掛在杏榜之上,雖然依舊吊車尾,但是,好歹考上了,這對一個紈绔而言,是多么大的進步?
方家高興的都合不攏嘴,如今女兒要嫁人了,有一個中了貢生的哥哥送嫁,怎么也比舉人來的體面。
之前寧家帶來的霧霾,也散去了不少。
同樣的,朱家的朱紳不聲不響的,竟也上了榜,十分值得高興。
唯獨葉小樓的前未婚夫,王致和竟榜上無名。
整個人瘦的不像樣子,杏榜揭曉之后,他便開始收拾行裝,打算歸家了。
以前在南康城,他不論走到哪里,大小是個人物,可是來京城這段時間,他徹底的認識到了什么叫華燈璀璨,什么叫人情冷暖。
在這個撇一個磚頭都能砸中一堆皇親國戚的京城,他跟販夫走卒沒有什么差別,走到哪里都要想讓,他見過許多因口舌之爭而被打的皮開肉綻的學子。
他也見識到了人的權力滔天,也見證了崔元衡的崛起,還有葉小樓的緋聞。
可不論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