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林慕在老家那邊又打上了旁人的壞主意陳林蕭和陳小舒自然不知,現在陳林蕭正在進行著府試前最后的沖刺。
這段時間陳林蕭放棄了每天念書背書背書念書的方式,而是跟后世高考一樣,采用了題海戰術。
府試主要考三場,前兩場都是只考一天,而最后一場是考兩天。
考題的范圍包括背誦默寫題,數學題,刑法題,還有策問,策問就比較復雜了,可能會涉及到民生、軍事、經濟、水利等等,簡而言之就是治理地方的具體方法。
在現代有一句話叫做有的人一出生就在你的重點線了,這句話放在古代也同樣適用。
且不說那不可逾越的階級鴻溝,就說這相對公平的科舉。
在策問上,那些大家子弟的優勢可太大了,那些寒門出來的學子,很有可能連縣城都沒有離開過,每日只知道挑燈苦讀,但是在古代又不像現代那樣通訊發達,還有九年義務教育學習地理政治歷史什么的,要是策問問起該如何治理水患,試問寒門出來的弟子該如何作答,還不是憑空想象。
但是那些官宦子弟,因為家中長輩做官,他們平時耳濡目染不說多么深刻正確,但是也知道個大概。
這就是出身帶來的差距。
還有那些大家子弟雖然不能動用家里的關系作弊,但是想要找到歷年的試卷和小錄(小錄就是歷年的優秀試卷集,類似于現在的滿分作文)那還不是輕而易舉,但是對于寒門子弟來說可就難上加難了。
而對于陳林蕭來說,他最大的短板恐怕還是默寫題了,畢竟他正經的接觸到四書五經也才兩年的時間。
至于八股文,府試是不考的,但是府試完了緊接著就是院試,院試就要考八股文了。
縣試和府試屬于童生試,只有闖過了這兩關,才能去參加院試,院試過了那才真正的叫秀才。
而府試差不多是院試的預備考試,歷年參加并通過了縣試的人,今天若是想要參加院試,則不必從縣試開始,可以直接參加府試。
除此之外,陳林蕭的另一個短板就是律法了,其實律法也算不上是陳林蕭的短板,但是終究比不上數學和策問厲害。
主要是古代和現代的一些法制觀念不同,讓陳林蕭有些撓頭。
陳林蕭的優勢也是十分明顯的,那就是數學和策問。
陳林蕭現在可以好不心虛的說一句,整個大夏朝只有自己娘子的數學可以超過自己,至于其他人,哼哼。
不是他小看天下英雄,小心他甩出一道微積分來。
咦?
這個二重積分怎么算來著……
而策問嘛,陳林蕭畢竟是穿越的,見識自不必說,有些古今不同的地方,他也有龐清邑這位名師大儒提點。
陳林蕭埋頭苦讀,陳小舒也在一旁打輔助。
將他們從各種渠道找來的卷子模擬題重新摘抄,以提醒分類,給陳林蕭做專題訓練和模擬訓練。
除此之外,兩人還經常在一起討論策問的內容。
今天討論個水患的治理方式,明天討論個瘟疫的治理方式。
關橦昕與高崎來到陳宅,關橦昕伸手拿過陳林蕭書桌上的卷子看了看,道“這卷子不像是你的筆記啊,誰幫你摘抄的?”
“我家娘子。”陳林蕭說著臉上露出自豪的笑容來,然后轉身從書架上取出一摞紙遞給他們道,“這是小舒總結的,你們看看。”
關橦昕和高崎詫異的對視了一眼,關橦昕倒是知道陳林蕭每天都會教陳小舒讀書寫字的事情,但是對于陳小舒能夠幫他們總結試題他還是不相信。
只見這摞紙張上有個封皮,上面寫著“五年科舉,三年模考”
這自然是陳小舒的惡趣味啦,哈哈哈哈!
本來也沒在意,就是想要隨手翻一翻,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