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宮
建元帝聽著屬下匯報的關于皇莊上的動靜,心中卻十分驚訝。對于孫子明宣,他一直寄予厚望,但沒想到明宣成長的如此之快,都開始給自己培養忠心的臣子了。這手變廢為寶,化敵為友的手段非大胸襟者不能用,他還以為明宣和太子一樣,眼里容不得一點沙子呢!
不過這是好事,太子終究還是太嚴苛了些,這治國手段還是剛柔并濟為好。
只是建元帝也忍不住思考,是不是自己老了。建元帝看向蘇正,忽然問道“義忠那邊有什么消息傳來沒有?”
蘇正想到皇陵那邊傳來的消息,不由小心翼翼地回道“稟圣上,義忠親王并無什么動靜,不過,兩位小郡王平日里言辭對太子太孫頗有不滿。”
蘇正嘴里說的兩個小郡王只是虛稱,算起來并未正式冊封,指的是廢太子兩個庶子,明榮與明芹。
建元帝聽了冷笑道“只是太子和明宣?朕也在其中吧!”
蘇正聽了頭垂的更低了,只當是聾子。
建元帝也沒有非要蘇正回答,蘇正這副態度已經證明了他的猜想是正確的,心中更是失望無比,嘆道“看來這就是天意啊!有這兩個兒子,難怪義忠沒有做皇帝的天命!”
建元帝感嘆的話讓蘇正心中掀起軒然大波。要是換一種情況,蘇正只當自己伺候的這位主子是隨意感慨,可是知道本朝開國太祖是仙人的蘇正,不認為建元帝說的話只是隨意說說而已。
蘇正不禁想到,在義忠親王還是太子的時候,有一次圣上專門跑到了太廟拜見祖宗,等圣上從太廟回來,就開始對太子太孫另眼相看,難道那時候圣上就知道義忠親王要壞事了?
想到這個可能,蘇正不由冒出了冷汗,心中更是堅定了和義忠親王遠離的想法,畢竟和人爭,義忠親王和那兩位小郡王可能還有兩分勝算,可與天意爭,那是凡人能做到的嗎?
頗為迷信的蘇正心中恨不得立馬回去和義忠親王那邊劃清界限,還有自己手底下那個總是給義忠親王說好話的小徒弟,也不能留了,蘇正發狠想道。
建元帝并不知道伺候自己這么些年的蘇正的小心思,腦海里正想著當初他利用唯一的一次和老祖宗聯系的機會得到的訊息。
建元帝當時其實沒得到特別明確的消息,他雖然有心問老祖宗,可問題是老祖宗雖然是仙人,但也不能泄露天機。所以他詢問的是有誰對皇朝基業的發展有好處。
老祖宗提了老七和老七的兒子明宣。當時他對此摸不著頭腦,心中隱隱約約覺得事情可能有些不妙,可老祖宗說完就沒再顯靈。
再后來小叔父也就是已經飛升的玉真道人,告訴他明宣有很高的天賦,他以為明宣會成為另一個玉真道人,作為宗室聯系老祖宗的紐帶。
所以自那以后他對明宣與兒子徒顯謙有了更多的關注與親近,也讓義忠親近二人,畢竟老祖宗的預示從沒出過錯。
可他沒有想到,老祖宗的意思竟然是這個,義忠逼宮被廢,他的兩個庶子心比天高,志大才疏,而七兒子與明宣,也異軍突起,也顯示了老祖宗說的話的正確。
原來是他理解錯了,對皇朝基業有好處的人,原來是指他未來的繼承者,如今看來老七和明宣確實有中興基業的本事。
如今建元帝想來這些,心中有些悵然若失,雖說對被廢棄的義忠有些可惜,但如今義忠一家的情形,讓他也無法產生太多的憐憫。
而義忠兩個兒子的表現,更讓建元帝放下了心中最后一絲憐惜,想到這,建元帝在一直打開沒下筆的奏折題道,翰林院李道成縱奴行兇,包庇罪人,對朝廷法度明知故犯,罪加一等,貶為庶民,發配三千里,不得有誤。
蘇正在旁伺候瞥見這一幕,暗自也提起了心。他當然知道這是大理寺和刑部上聯名上的折子,里邊告了李道成一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