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像平日里一樣見到匆匆行禮便躲開,而是還會再打個招呼,說兩句閑話。對于此,明宣樂見其成,明宣覺得雖身份有別,但也不能一點都親近,這么做對他以后行事有好處。
自從涼茶出來以后,學生們都喜歡上了這個飲品,他們出身富貴人家的并不少,家中也有什么解暑的藥方子或者飲品,但在學院是不會有家中這么舒服的,而且涼茶這種東西,老少皆宜,比起那些家族傳下來的方子還是更好的。
而且有些注重實際的學生,聽明宣說,涼茶的配方并無什么貴重的藥材,只覺得這是好事,但終歸沒有太多經驗,便去請教了明宣。
明宣一臉孺子可教也的樣子看著這個素日里有些平凡的同學,讓這人渾身不自在,此人名叫齊和澤,入學的時候,是一百多名了,他也是出身官宦家庭,父親雖是舉人,但其以舉人晉身,因治理有方,被擢為順天府府下一個縣令。
齊和澤的父親不是迂腐之人,教導出來的齊和澤同樣也是如此,且有自己的想法,聽說了涼茶的好處,只覺得若是天下人人人都能飲涼茶,那就好了。
明宣其實也有類似的考慮,在他指導蘇建蘇太醫(yī)改良了涼茶的配方以后,有意識的把原來配方里其中較為貴重藥材替換成差不多藥效,但價廉的藥材。
蘇建也建議他若是能推廣涼茶,成為與傷寒雜病論中,桂枝湯一般讓天下百姓們知道的藥物,這是澤被天下的好事。
明宣對此其實有些懷疑,問道“這涼茶不過有些解暑的功效,真的有這么大的作用嗎?更遑論與桂枝湯相比。”
對于桂枝湯,明宣當然熟悉,在傷寒雜病論出現之前,天下得傷寒之人,因此而死的不在少數,而張仲景做出傷寒雜病論之后,其中關于各類傷寒的診治都給出了治療的辦法,可謂是大功德。桂枝湯作為其中應用很廣的一個藥方,在醫(yī)學地位上十分受人推崇。
蘇建搖了搖頭,又點頭道“中暑這種毛病,自然不比傷寒厲害,但涼茶的好處在于,太孫您把涼茶的成本降到了很低的地步,平民百姓家,都能喝得起,每年天熱之時,總有不少因中暑而出事的人,涼茶的作用在于,便于推廣且有效,不容易像大多數藥方容易出問題。”
明宣聽到這有些哀怨的看著蘇建,說道“可本太孫不是也不能多喝?”
明宣改良涼茶時,其實是按照自己的口味和習慣更改的,在嘗到改良后的成品以后,明宣不禁覺得味道熟悉又好喝,好似他曾經愛極了涼茶一般,只可惜蘇建卻攔住了他和更多,只能眼饞著其他人喝涼茶。
蘇建看著太孫帶著幽怨的眼神,不由咳了兩聲,掩飾自己的尷尬,解釋道“太孫這種情況是很少見的,臣也不敢大意。”
明宣無意為難自己這個看中的,將來要作為他奇思妙想實現者的人,畢竟他對攛掇一個好好的太醫(yī)改行,總覺得有些心虛,當然這是后話了。
明宣經此以后,對推廣涼茶的事情也上了心,尤其是最近秋老虎似乎愈演愈烈,明宣決定,不如在玉真觀施藥的時候,把這涼茶推廣出去,明宣相信,嘗過了涼茶以及知道他的功效以后,大多數百姓都會愛上這種口味的。
等大多數人都接受這種飲品,就公開藥方,省的別人以此高價漁利,當然那些價格不高的小商小販,他是不管的。他怕的只不過是,那種捏著方子,號稱家傳秘方,用廉價的藥材賣出高價的奸商。
即使這藥方子能賣出好大一筆價錢,可于民于國無利,明宣不會犯這種錯誤。
想到這明宣找來給父王通信的人,把此事告知父王,想看看父王對此有什么看法,畢竟這種事情他一個人還真做不到,到時也要借助父王的幫助才行的。而且若是能推廣涼茶,那可是一個不小的功勞,他現在不能用這件事培養(yǎng)手下,但父王可以啊,他應該幫父王一把,把如今朝中那些個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