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宮
太子皺著眉和太子妃說起了父皇臨走前說的有關于明宣的事情。他沒想到自家父皇想一出是一出,居然要插手明宣的婚事。不由有些頭疼。
不過建元帝顯然不是那么不知分寸的人,只是提了一個建議,但這更讓太子覺得有些荒唐。
讓太子驚訝的是,太子妃聽了自己的話以后,竟然還很感興趣。
太子妃似是看出了太子的驚訝,說道“殿下莫要覺得父皇的提議荒唐,雖說那些大家閨秀自幼在家中金尊玉貴的養著,但是婚姻大事,值得改變他們的態度,父皇提議讓妾身辦一個類似學院那樣的女子學院,雖說一方面是為了明宣的婚事,但其他閨秀們也能借此機會找到更好的婚事,除非是那種頑固不化的,沒人會不樂意的!”
太子一聽不由沉思起來,其實他乍一聽聞自家父皇讓太子妃辦個女子學院,讓這些閨秀們好生學習一些東西。只覺得荒唐,沒有細想。
但如今想來,如果把那幾個生辰八字和明宣相合的閨秀們也招進女子學院來,就是先天有什么不足,也能讓太子妃提前好好教導一下,還有那些心里藏奸的,裝一時倒有可能,選秀中短短時間,看不透人的底細,但時間長了,在女子學院中學習,什么本性都能顯出來。
這樣一想太子心中有些贊同這個想法了,只是他還有些顧慮,道“你還要管理后宮,若是要辦女子學院是不是太過忙碌了?”
太子妃卻斗志滿滿,道“宮務好處理,女子學院妾身一定要辦的,畢竟是妾身的兒媳婦,可比宮務重要得多。而且,妾身可以找幫手啊!殿下不必擔心臣妾。”
聽太子妃這么說,太子也只能支持,不過他還是囑咐道“此事不可心急,而且干系到女子閨譽,到是要謹慎些。”
太子妃明白太子的顧慮,說實話這事要是辦差了,那就是得罪了滿朝文武大臣,誰家還沒有個待嫁的女兒侄女呢,這世道對女子倒也苛刻,不比男兒。
太子妃保證道“妾身還是知道輕重的,到時妾身會小心行事!”
太子對太子妃倒也放心,只是忽然想到一事,言語間有些猶豫,道“為明宣選人時,不必太看重家世,只要為人品行端重,做好明宣的妻子便行!”
這話一出,太子妃難免有些變色,她想到了據說是玉真道人合的八字中最適合明宣的那個姑娘。說實話,太子妃不是什么苛刻的人,但涉及到自身,那姑娘的姑姑當初還是繼后看重的兒媳備選,這一點足以讓太子妃對這個姑娘有了一絲惡感。
太子妃話中難免帶著不悅,硬邦邦地回道“妾身知道了,太子放心!”
太子聽了哭笑不得,他自然知道太子妃心里的疙瘩是什么,嘆道“你也不必覺得我記著舊情,實在是當初玉真道人的話讓我心有余悸。
而且你不知道當年的事情,那安平侯府嫡長女的姑姑雖是母后為我選的,但母后當時對她并不特別滿意。只是當時甄貴妃步步緊逼,非要把她娘家一個侄女嫁給我,為此差點說動了父皇。所以母后便退了一步,選了她。
畢竟安平侯府沒有出挑的人才,當家人平庸,沒惹了甄貴妃忌憚,我才不用讓甄家女成為我的王妃。
只是后來的事情你也知道,誰知母后也有些看走了眼,還以為她好歹是侯門出身,教養不差,可誰知那人性子根本立不起來,母后也就順水推舟,也為了補償利用她的愧疚,給她找了個她看重的好夫婿。”
聽到這太子妃心里的疙瘩解了大半,只是還有些疑慮,道“那太子為何說不必計較家世,妾身還以為?”
太子搖了搖頭,道“你以為什么?我其實是擔心著安平侯府的姑娘像她姑姑一樣上不得臺面,若實在不成,便給她一個側妃吧,不能拖累了明宣!”
太子說這話時,神色有些冷酷,卻讓太子妃安心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