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
建元帝也有些驚訝,看向許熙嚴,問道“朕倒是不知道這點。”
那許熙嚴不慌不忙的拱手回道“啟稟圣上,老師確實看在世交的份上,不嫌臣愚鈍,收了臣為弟子。只是臣無緣得以科舉入仕,在外不敢張揚與老師的關系,怕給老師臉上抹黑,還請圣上恕臣隱瞞之罪!”
許熙嚴這話說的讓建元帝不太贊同,道“好歹張彥也是勛貴出身,拘泥什么科舉入仕?難道只能科舉出身的才是人才了?”
許熙嚴忙要解釋,明宣卻插嘴道“祖父您也不必怪罪大舅舅,說實話,孫兒自從到了求知學院,才知道師道之辛苦,有些人,就是把大道理和知識放到他耳邊,也仍是充耳不聞,勛貴出身的,有家族庇蔭,也有祖父的愛屋及烏,也更該努力才是,想來大舅舅是不想讓勛貴這么沉淪下去。
而且雖說許大公子本身并不是沒有才華,但是沒有通過科考證明,其他人難免有些疑慮,孫兒覺得,科舉出來的不見得個個都是人才,但是吧,科舉好歹是一種證明,經過上幾十萬人數的比試,就是個呆瓜,也有幾分靈性了。
別人一聽,這人是科舉進士出身,好歹證明了人家肚子里不是沒貨。不像有些勛貴,只覺得有家族庇蔭,恨不得享受榮華富貴,沒有為君主效力的想法,這樣的人一多,擱誰見了也不會對勛貴有什么好感啊!”
建元帝聽明宣這一番話,不由也來了興趣,連之前比較喜愛的人才許熙嚴也放了了一邊,問明宣“那明宣你的意思是想讓所有人都參與科舉,包括勛貴?”
明宣連忙搖了搖頭,道“哪能啊,勛貴出身的也不是都是走文臣的路子,武勛才是多數勛貴的立身之本,不過若是勛貴子弟參與科舉,他們本身優越的出身就比他人勝上一籌,若是還不如普通寒門士子出身的,那真的算不上人才了!”
聽明宣言語間對勛貴有些鄙薄,建元帝想要教訓明宣幾句,但是想到明宣的那個求知學院里的情況,不由也閉住了嘴巴。
他一直關注著明宣的那個求知學院,也清楚其中不少學生,尤其是勛貴出身的,在學院里各種表現都是墊底,這種情況下,讓明宣對勛貴有好感那幾乎是不可能的。
想到這建元帝也難免覺得明宣的話倒也沒錯,也說道“勛貴的問題確實不小!”
明宣聽見建元帝沒有訓斥自己,反而這么說也是嚇了一跳,畢竟他是沒想著和勛貴結仇的,忙說道“當然,祖父優待勛貴也是因為其祖上的功勞,如今勛貴里也不是全都不爭氣,也有人顧念皇恩,家風也不錯,一直出了不少人才,比如這位許大公子,能得了祖父看重,說明勛貴也有好的。”
許熙嚴聽到這話連道不敢,建元帝卻好笑的道“你這小兒,拐彎抹角的稱贊你外祖家,不過襄陽侯確實治家有方,你舅家幾人都不錯,連教導出來的這個弟子,雖說也沒有科舉入仕,但能力也不錯,都該讓勛貴像你外祖家學習。”
明宣聽到這卻咧嘴笑了笑,道“祖父您這么說,外祖母可不依,孫兒聽母妃說,外祖在家幾乎不管事,都是女主內,連外祖父都承認,外祖母的功勞可是最大的。”
建元帝聽明宣這么說也哈哈大笑,明宣的外祖母乃宗室女出身,潯陽郡主,這么說還是拐著彎說皇家的好。建元帝如何不開心?
連許熙嚴也被眼前這一幕驚到了,他頓時明白為何是眼前這位太孫上位了,不僅僅是身份的原因,太孫這種能哄好人的本事,也是數一數二的!真的不能小覷。
1919490471669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