暫且算是解決了蔣家的事情,馮紫英和蘇太醫只能離開蔣府回到學院里,然后將此事稟告給了明宣。
明宣聽了兩人的稟告簡直是大開眼界,他無語問道“這蔣府到底是怎么個回事?是龍潭虎穴嗎?”
馮紫英和蘇太醫對視了一眼,然后面面相覷。其實他們的見識并不少,像是蔣府這種情況在勛貴世家中并不少見,有各種各樣的原因,導致導致蔣府這樣的例子屢屢出現,只是為了遮掩丑聞,從不對外說罷了。
當然天下沒有不漏風的墻,總會有消息靈通的人知道這些,所以這些世家大族們總會流傳著各種各樣的小道消息。
只是他們更知道,比起那些世家大族們,皇宮里邊的傳言其實更多,而且皇宮里又是根本沒有皇后坐鎮,導致鬧出了不少幺蛾子。
尤其是當今太子的生母,圣上的繼后去世以后,甄貴妃一度把持后宮,以妾妃之身統領后宮,名不正言不順,故而為了加強其威嚴,手段并不怎么干凈,在當時宮中人人自危,包括太子的境遇都好不到哪去,那時還是七王的太子還未出宮建府。
也只有廢太子在建元帝護著的情況下,才過的逍遙,可即使如此,甄貴妃也把當時的正牌太子妃,也就是如今的廢太子妃給擠兌的不輕。,要知道當時廢太子妃可是被建元帝稱贊過的。如此可見甄貴妃的強勢。
而圣上這么些年,除了幾位公主以外,長成的皇子只有廢太子,如今的太子,還有甄貴妃兩個兒子,甄貴妃把持后宮期間,連一個公主都不曾降生,外邊誰不猜測是甄貴妃的手段高超?
當然,甄貴妃的恩寵是依附在建元帝的態度上的,建元帝原先視而不見,其他人只能承受甄貴妃的淫威,但廢太子的事情一出,建元帝查到廢太子變成如今這般模樣,甄貴妃可是居功甚偉。
特別是那個在宮中隱姓埋名待了很多年的馬道婆的姑姑,最后查出來竟然是通過甄家的門路進的宮。建元帝但凡還有點警惕,就不會再放任甄貴妃這么下去,畢竟他就算是九五之尊,但面對那些亂七八糟的修道者也是很沒有安全感的。
所以后來在建元帝冊封了太子以后,甄貴妃就徹底成了舊日黃花,連手頭所有宮務都被圣上下令交給了太子妃,甄貴妃的兩個兒子也被建元帝隨便分出了宮,連正經的王府都是從抄家的官邸里選了兩個還算可以的分給了甄貴妃兩個兒子。
當然這會兒甄貴妃雖然已經沒了當初了風頭,也不是平常人能議論的,馮紫英也不好拿宮里的事情舉例。
但他也清楚,眼前這位太孫,雖說年幼時身體不好,但這些年以來,一直在太子太子妃的呵護下成長,其實對那些污糟事請知道的怕是不多的,他也怕自己說錯了,讓人說自己帶壞了太孫,那他就沒處說理了。
明宣乍然見馮紫英與蘇太醫沉默不言,也很是詫異,問道“難道這里邊有什么說道嗎?不許瞞著本太孫!”
明宣很敏銳的察覺出了不對,自然想追根究底,但馮紫英和蘇太醫卻不敢隨意回答。馮紫英只能支支吾吾地說道“太孫殿下,這后宅之事十分復雜,各種情況都有可能出現,無非是利益之爭罷了!”
明宣雖然曾被當做女孩教養,但是他的父王母妃不想讓他養成如今后宅里那些女子們的性子,其實對他保護的很好,那些內宅私事,包括徐側妃曾經興風作浪的事情,他也只是隱隱察覺罷了,再多的根本不清楚。
但是聽到馮紫英的話以后,明宣頓時有些明悟,利益之爭四個字說著簡單,可涉及到利益的問題,不管是朝廷上的重臣,還是后宅的婦人,又能有什么不同,只會爭的更加兇狠吧?
明宣微微點了點頭,沒有再追問這些,只是說起了其他,道“即使是后宅之事,也不能不追查真相,我聽說世家大族最愛粉飾太平,但此事不成,論理說蔣茂行是學院的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