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馬球沒列入其中,只選了蹴鞠,但是蹴鞠比賽的規則,也讓明宣改進了一番。
關于蹴鞠,其實自古以來便有不少玩法,玩法多種多樣,《蹴鞠譜》上說腳頭十萬踢,解數百千般。這句話的意思是蹴鞠的踢法就有多種多樣,不同的踢法還有特定的講究,十分繁雜。
明宣曾翻閱過有關的記載,只覺得光這些規則,都很難讓所有人記清楚。
所以最后,明宣從腦海里翻出一種似乎比較簡單的比賽方式。就是兩隊雙方互相踢球,雙方各有十一人上場,一個守門員和是個踢球的球員。只有球員在把球踢到對方球網里時,才得分。
而且除了守門員外,其他人不可用手觸碰蹴鞠,身體其他部位都可以允許。
還有就是裁定雙方的裁判,與何種程度會犯規的各種規矩。都需要細細規定好。
當然這點明宣一時沒有參照,不好詳細寫,只是規定了禁止在球場上惡意性的打人踢人,具體的規則會在以后的比賽中一一加上。
當明宣把比賽的項目向眾人公布時,學院不少人或嘆息,或擔心的議論此事。
畢竟大家好勝心都很強,但若是碰到自己不擅長的項目,有心殺賊無力回天,誰也沒有辦法,畢竟太孫已經定下了規矩。當然更多的是各自打探平日里相處好或不好的同窗們報的項目,心中權衡著利弊。
畢竟他們都不是小孩子了,若是能選一門能體現自己能力的比賽,還能得了太孫青睞才是實惠,當然這是后話了。
更多的人目光聚焦在太孫令人貼出的公告里,最后的蹴鞠比賽上邊。
蹴鞠比賽在本朝的熱度其實并不太高,大多數也是出于好看,來作為雜耍體現的,別的不說,在宮中宴會上,獻藝的人里便有蹴鞠的花樣。
本來大家對此并無什么性質,也不想成為別人眼中嘩眾取寵,類似前宋高俅高太尉那種以蹴鞠幸進的佞臣,即使是不太在乎的勛貴也不敢輕易沾惹上這樣的名聲,畢竟高俅的作為真的算是奸臣的典范了。
只是太孫在公告最下面,注明了蹴鞠的新規則,讓注意到這點的人們都紛紛議論,作為吃喝玩樂還算樣樣精通的賈璉見到了,對邊上的馮紫英說道“這蹴鞠的規矩好像和咱們以往玩的不太一樣?”
馮紫英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道“蹴鞠倒是和軍中的馬球有些相似,只是看著按照太孫的規矩,并沒有馬球一般激烈,還需要有好騎術,規矩也很簡單。
比較適合學院的學子們,這樣學院幾乎所有學子都能上場。只是不知道是哪位想出的這法子?若此種蹴鞠方式一經推開,怕是要風靡京城了!”
賈璉聽了眼前一亮,對馮紫英說道“馮兄,不如咱們找人組一個球隊吧,看這公告上解釋的如此詳細,想必太孫對此應當十分重視的!”
馮紫英聽了也若有所思,道“這樣也可,只是咱們一支球隊怕是不成,走,去問問張兄他們,看看有沒有其他人有組隊的意思!”
賈璉忙跟著馮紫英來到了張方愚這里打聽消息,出乎兩人意料,到了張方愚這里,張方愚看見他們倆就無奈的說道“你們也是來問蹴鞠比賽的事情吧?”
賈璉驚訝問道“難道有很多人問這個?”
張方愚無奈道“除了你們以外,已經有七隊人馬,說是要組隊比賽了!”
“七隊?”馮紫英和賈璉面面相覷。要知道學院一共才多少人?算上太孫才一共四百名學生,眼下公告才貼出來沒多久,這都有七隊人,按照規則,每支球隊至少有十四名隊員,光這些已經報名的,到時都需要將近一百名人了。
而這只是開始,誰知道一會兒還有沒有更多的人報名。兩人也開始意識到,不知他們兩個看出了太孫對蹴鞠比賽的重視,其他聰明人也不少。
張方愚嘆了口氣,對馮紫英和賈璉說道“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