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張方愚公布了明宣交代過得志愿者活動細則以后,反而有大批學子們對這個所謂的志愿者更為慎重了。
世上聰明人并不少,就算學子們想不到,他們的長輩們,也都不是傻子,自然會提點自己的晚輩。
消息傳開后,不少人都紛紛稱贊,太孫未來必是圣王也。
且不說傳這個消息的人用意如何,反正幾乎所有人都稱贊學院的這個志愿者活動。
連太學的國子監(jiān)也嚷著要效仿,不過他們沒有求知學院有太孫指導,故而也只是停留到口頭上,只在紙上直抒胸臆。
效果還是有的,雖然這些國子監(jiān)的人只知道喊口號,但起碼把求知學院的名聲推上了頂峰。
這下求知學院不只是京城,幾乎國各地,都紛紛知道了京城有這么一家學院,連太孫也在里邊讀書,甚至里邊的學生還沒入仕,就能參與朝廷大事,這讓不少有野心的學子們紛紛眼紅。
不用等來年就可以預見,來年報考求知學院的學子們恐怕要比第一年多得多。
不過這點包括明宣和太子都十分樂見,至于建元帝,建元帝如今幾乎已經(jīng)把大權(quán)都交給了太子,自己忙什么也沒多少人知道,反正建元帝不反對就是了。
所以京城各地的百姓們,有一天就瞧見了這樣一幕景象,滿大街的不少身著求知學院校服的學子們開始幫助官府賑災,管理災民等。
也有不少熱心的學子見災民們聚集在一起,人心惶惶,便向明宣稟告,請求教導這些災民的孩子們讀書識字,明宣很快就允許了。
不一會兒,這些人就以學子吳鈺為首,組建了一個個志愿者小隊,拿著學院支援的書本,各自開始在災民聚居的地方教書識字。
于是朗朗讀書聲覆蓋了整個災民聚居的地方,讓人心平定了下來。
連太子都知道吳鈺的名字,對左右贊道“此子精通教化之道,將來不為名臣,亦是名師?!?
這話傳出去,吳鈺的名聲十分響亮,連吳鈺的父親翰林院學士吳越都被人稱贊教子有方,吳越的上司也因此愈發(fā)賞識這個下屬,這就是后話了。
當然除了吳鈺的名字,學院里不少學子也開始揚名,比如剛進學院時入學考試考了第二名的沈佳寧,他出身錦衣衛(wèi)。在志愿者中表現(xiàn)也十分搶眼。
沈佳寧是跟隨五城兵馬司活動,他見災民中有鬼祟之人傳謠言,造謠說什么無生老母白蓮教母,聽到這個,沈佳寧十分警惕,他也曾聽出身錦衣衛(wèi)的家人提到過白蓮教,一聽就懷疑是有人在舉著白蓮教的牌子造謠生事。
所以沈佳寧當機立斷,直接先給太孫稟告了此事,然后糾結(jié)著一眾同窗們,開始對災民們宣講白蓮教徒們那些荒唐的言語,還有那些裝神弄鬼的把戲。
沈佳寧甚至從家中找到了一本專門記錄著這些裝神弄鬼把戲的書,拿到學院們,和同窗們一起品讀完以后,特意找來了素材,做了實驗,發(fā)現(xiàn)上面所說不假,便見獵心喜,跟著同窗一起給災民們表演戲法。
一開始災民們見了這些學子們表演這些,紛紛嚇得跪下,認為是真神降臨。
但很快學子們對大家宣講其中的道理,告訴大家每個人都能做到,他們還讓災民們親手試一些能夠輕易做到的戲法。
果然眾多災民們都嘖嘖稱奇,對待所謂的白蓮教徒的蠱惑,也都沒有相信的想法。
甚至于這場戲法也啟蒙了不少災民中的孩子,讓其中有些人開始對這些奇怪的讓人覺得神異的現(xiàn)象感興趣。以后為大周的科學事業(yè)貢獻了不小的力量,這也是后話。
沈佳寧傳到朝廷中以后,并沒有獲得很多人的稱贊,反而有人覺得他嘩眾取寵,不過太子卻稱贊道“這也是教化人心的道理,雖是小道,但也有可取之處,不可小瞧?!?
太孫也開口贊道“此為開啟民智,讓百姓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