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朕沒想到,宗室中,除了老勇王,其他幾人竟然紛紛找母后告密,若非舅舅說服了母后,朕說不得就要被廢了,畢竟朕還有一個嫡親的弟弟在。”
建元帝回憶往昔,告訴明宣的這番話,卻讓明宣心驚不已。
明宣分明記得,自己的祖母,父王的生母,也就是祖父的繼后,據說就是祖父母家表妹,也就是祖父口中的那位舅舅的親女。
而且有關于祖父登基以來的事情,明宣只聽說的是,祖父自幼便登上大位,由祖父生母攝政,待祖父成年大婚之后,祖父便開始親政。
其中沒有提到半點祖父這番話中的明爭暗斗。
只唯一能驗證這番話的,便是自家祖母的父親,祖父的那位舅舅,據說也早已去世。
且明宣聽自家父王提起過幾句,說祖母娘家人并無出眾的人才,所以遵守祖訓,回老家讀書去了,并無人在朝中做官。
原本明宣對此也很好奇,但萬萬沒想到其中還有這般緣故。
建元帝見明宣表情驚異,便笑著說道“你父王應該沒告訴過你祖母的事情吧?”
明宣搖搖頭,道“孫兒只聽父王提起過幾句,只知道祖母娘家人都在老家讀書,并無人出仕。”
建元帝嘆了口氣,道“當年母后一時糊涂,讓舅舅心驚膽戰,為了保家人,舅舅憂思過慮,待去世前,上書求朕,讓家人三代不得出仕,舅舅族人紛紛辭官,才求得母后能夠悔悟。
朕答應了,只是愧對舅舅。
不過朕不希望舅舅一家被昔日舊敵為難,那時候正好朕的元后早已去世,朕便點了你的祖母為繼后,讓朕舅舅走的能夠心安。”
說到這,建元帝臉上帶著幾分追憶之色,態度上顯然對舅舅一家并無什么怨恨之色。
明宣見此也不知說些什么,只干巴巴的說道“祖父莫要擔憂,孫兒雖沒見過祖母娘家人,但想來也該有曾祖幾分風采,祖父也莫要記掛下心上了。”
建元帝聞言有些哭笑不得,道“朕不用你來安慰,你的祖母娘家人即使不在京城,身上也有朕給的爵位,他們只是不出仕罷了,但在祖地,也無人敢欺凌。
朕聽當地知府說過,你祖母的弟弟在當地開了一個學院,教書育人,有不少好苗子。
等明年,朕已經讓你父王去信,讓他的孫子來京城去你的求知學院中讀書,到時候,你莫要怠慢。”
“啊?”明宣目瞪口呆,繼而他有些不滿的說道“祖父您答應了學院的事情由孫兒處理的,怎么隨便往學院里放人啊?”
建元帝一聽,氣的咚的一下,敲了明宣的額頭,道“朕是你祖父,還不能插手了?
再說那是外人嗎?算起來那也是你的表弟,讓你父王知道了,準得教訓你。
而且,朕聽說,你這個表弟,自幼也有神童之姿,自幼熟讀詩書,不是什么紈绔,你放心就是。”
明宣嘴硬地道“祖父既然說他資質好,怎么不讓他去與其他學子們一同考試,若是能入學,孫兒也認,若不能,孫兒才不要呢!”
建元帝知道明宣與繼后娘家并無什么來往,故而才如此抵制,也不逼他,只笑呵呵道“朕反正也要禪位了,這事你父王也知道,你找他說這事去吧!”
明宣被建元帝的態度給激的滿身雞皮疙瘩,深刻懷疑里邊有什么陷阱。
要知道,明宣自認在父王那邊十分得寵,這種事情上,父王對他想來予給予求,根本不會不同意。
但偏偏祖父是這個態度,看自己的眼神好似在看一個傻瓜。
明宣也不是傻子,只依舊嘴硬道“多謝祖父,父王那,孫兒會親自去說的。”
但明宣心里也想著該如何處置此事。
若是讓父王心里不爽了,那可就嚴重了,以明宣的經驗來看,對他十分寵溺,并不訓斥的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