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不知明宣在太上皇耳邊說了什么,但是瞧見太上皇肉眼可見的精神起來,心里也松了口氣。
說來他對太上皇的看法在這幾年有了很大改變。
尤其是他在登基后,面臨的一切,都促使他逐漸理解了太上皇。
所以這一對天家父子的關系也漸漸濃厚起來。
此刻,他對太上皇的態度,僅僅是不希望自己的親生父親躺在病榻上。
等明宣與太上皇多說了會兒話,露出了疲態,明宣和皇帝等人小心出了宮殿。
皇帝看向好幾個月不見的兒子,嘆道“你先回東宮休整一下,一會兒晚膳和朕與母后一起用。”
明宣其實剛才也是強撐著,也沒拒絕,像自己的父皇母后行禮告退。
看著明宣離去的背影,皇帝忍不住感慨,“明宣這回回來穩重了許多,看來在外邊歷練,吃了不少苦。”
皇后聽了卻是沉默了少許,道“皇上,您說明宣還怨臣妾嗎?”
“你該相信咱們明宣,他未必是怨你,只是過不了心里那個坎,終歸是咱們以前保護太過,讓他以為這世間非黑即白,但實則什么情況,他不知,我們還不知道嗎?
再說了,當初有多少人期望明宣和我們離心,他們為了自己的算盤,但明宣卻不是糊涂的,對那些人也疏離許多。
這些年雖然一直不愿大婚,但朕猜,未必是和你置氣,他只是想多歷練一些,不想早早的站在朝堂上。
你看這些年,他雖然低調,但辦的那個學院就出了不少人才,還籠絡了不少人,得了他們的衷心擁戴。
這幾次出京,辦的差事也十分穩妥。你不必擔心了!”
皇后聞言幽幽地嘆了口氣,道“皇上倒是大氣,臣妾倒是沒有埋怨孩子的意思,只是當年是臣妾做了惡人,臣妾的心也是難受的,比起明宣的一些埋怨,臣妾只擔心他憋在心里,悶壞了。”
說起當初,皇帝表情也不太自在,其實他也承認,皇后也為自己背鍋了。
明宣自被立為太子,一路上十分順暢,在學業上深受夸贊,其他方面,作為皇帝唯一的嫡子,也是唯一的兒子,哪怕再愚蠢的人都明白,明宣的地位板上釘釘。
就算是朝廷中一向標榜不摻和奪嫡之事的孤臣們,也不會想著得罪明宣這個太子。
沒辦法,歷朝歷代很少有且只有一個兒子的情況,其他人想要爭也沒有資格。
所以在皇帝看來,明宣一路上其實根本沒遇到過什么挫折。
俗話說,養兒一百歲長憂九十九,更何況皇帝還有這萬里江山要托付給太子,容不得皇帝不憂心。
皇帝當然不會刻意給明宣制造什么挫折,只是在皇帝眼中,明宣的性子到底有些古怪。
他有些愧疚于當年將明宣當女孩子養。
一些難聽的話不會刻意傳到他耳邊,但皇帝的耳目遍布朝堂,他不是沒聽過有嚼舌根子的人議論,說明宣被嬌養成了女兒家,性子古怪云云。
他氣憤的同時,也難免有些憂慮。
就算是換做勛貴大臣家,未來的當家人哪里有些不妥也不算大事,但換做未來的帝國主人,以儒家正統自居的士大夫們期盼的可是一位明君。
皇帝倒不會被大臣們牽著鼻子走,可即使作為一個平凡的長輩,也不愿孩子不走正途啊!
前些年皇帝一直覺得明宣那個憐香惜玉的毛病有些問題,讓他想到了榮國府含玉而生的賈寶玉。
前些年也有許多人拿明宣和那個賈寶玉比較,這讓皇帝怎么受得了?
耳目眾多的皇帝自然清楚賈寶玉的真實情況。
要皇帝說,那個賈寶玉沒有一點比得上自家兒子。
學業上也就不說了,自家明宣當年創建的那個學院收攬了許多俊才,即使如此,在這些人里,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