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快到十二月了,長安城終于迎來了第一場雪,一個冬天沒有下雪很多人擔心來年無法春種。
陰了幾天,今天上午終于天空紛紛揚揚地飄起了大雪,看著雪勢猛烈,李承乾不禁擔心城里的貧窮人家的茅草房子能不撐得住。
在貞觀年間天下初定,人們生產水平是很低下的,一畝地一年能產兩擔糧食也(196斤),已經算是大豐收了,可是一個人在一個農時最多也就是半個月(二十四節氣一個節氣半個月)能種出多少地,又能收多少莊稼呢?看似兵強馬壯的時代,但老百姓過的真的很苦。
可是李承乾不能再出了,已經十一月二十幾了,李世民快要從驪山回宮了。
而且《仁壽宮》的排演也基本完成了,雖然李承乾看著漏洞百出,但東宮和崇賢館看過的人,都看的如癡如醉,深受教育。
魏征要在他死之前在家里請長安城所有的大臣和權貴去他家里看這出戲,李承乾知道這是魏征在給他和大唐朝的未來做最后的安排。
按理說這些事輪不到他一個臣子來做,但是無論歷史上還在現在躺在病榻上的魏征都在用他最后一絲力氣,為這個年青帝國做著安排。
就像李世民怎么都看不上李承乾一樣,魏征也怎么都看不上李世民,做了十幾年的君臣,魏征對李世民依然不放心,所以他要盡他一切力量穩固李承乾的地位。
尤其當魏征看到李承乾的變化,讓他欣喜若狂,所以他愿意把魏家的未來壓在李承乾身上。
李世民不愿意看李承乾慰問傷殘士兵的奏疏,但是魏征每天晚上都要派魏叔玉去東宮和郝處俊一道整理李承乾的行程紀錄,然后抄一份回家讀給他聽,聽完以后除了稱贊,還要提出自己的見解,然后與其他大臣交換意見。
這些天李承乾除了去慰問傷殘士兵,就是忙著東宮內部的整合,朝堂上他幾乎就沒有關注過,但是李泰一黨被壓制的只能坐在大殿里發呆沉默,魏征是功不可沒的。
許敬宗昨天就帶人去魏府搭戲臺了,魏叔玉也已經在寫請帖,李承乾看東宮士兵訓練的差不多了,正準備帶著薛仁貴去長安城的東西二市看看。
《仁壽宮》在魏征家唱完他準備在東西二市同時開場,給長安城的老百姓免費唱到過年。
突然收到魏王李泰的請帖,李承乾感到很意外。現在雙方都擺明車馬要戰斗了,李泰還請他去赴初雪詩會,另外還派人說明這次初雪詩會要把在京的藩王和公主都請去,大家一起賞雪作詩。
作詩?李承乾笑了,不管李泰有什么打算,作詩他都不是對手啊,不是有吟得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嗎?
可是自己去豈不是很給他面子,他會不會埋伏下刀斧手或者在飯菜里下毒?
“回復他們孤王明日有事就不去了,改日請大家到東宮來飲宴。”李承乾想了一下道。
李泰聽到李承乾不來也不在意,繼續準備他的詩會,反正到時候只要他作出轟動長安城的好詩就行了。
雖然時間比較緊,但是以魏王府人力和財力辦這樣一場勝會還是很容易的。
第二天長安城的雪越下越大,經過一夜悠悠飏飏的拋撒,長安城一已經變成了白茫茫一片,天上依舊浮玉飛瓊毫無止歇的意思。
李承乾站在麗政殿前看著這‘地白風色寒,雪花大如手。’的景色更擔心大雪成災。
“啟稟太子殿下,丘神績求見。”
李承乾回過神來道“讓他進來。”
李承乾轉身走進大殿,坐下等丘神績。
“參見太子殿下。”丘神績面無表情地道。
“嗯”李承乾示意他繼續。
“今天去芙蓉園的有吳王殿下、蜀王殿下還有漢王殿下,公主里有長樂公主、新成公主、高陽公主……”
“大臣里都有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