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他親外甥和太子的身份,就是想看李世民否定了薛大鼎。
李世民一直低頭看薛大鼎的資料半晌抬起頭來,默默地把資料交給下首的長孫無忌,無限感嘆地道“確實是個良吏!”
長孫無忌接過薛大鼎的資料還沒有看,就聽見李世民這一句話有一種想吐血的感覺。
但是他依然堅持一目十行地把所有內容看完,待把薛大鼎的資料轉交給高仕廉,眼神閃爍幾下臉色就恢復了淡定。
眾人看一圈也都心里暗嘆,看來太子殿下也是下了工夫的。
薛大鼎字重臣出身河東薛氏,雖然一直在地方上做刺史,但他卻是在李淵起兵之時就投靠李淵的人,武德四年時做山南道副大使,在當地招撫流民屯田充實國用,十分有政績。
后來到了滄州做刺史,滄州在隋朝末年戰亂中遭受人為禍害的非常嚴重,薛大鼎到了滄州發現流經滄州的無棣河河道堙虛后,洪水橫流,一片荒涼景象。
于是薛大鼎就帶領當地百姓開修無棣河河渠,使得由無棣河上通運河下通東海,除了減少本地水患,增加灌溉良田還使得東海的魚鹽直通內地。
滄州做為中轉地經濟自然就發達起來了。
李世民待諸人看完便問道“諸卿以為這個薛重臣如何啊?”
長孫無忌一聽心里暗不好,李世民又動了惜才的念頭,連名字都不叫了,直接稱呼他的字。
便連忙出聲道“薛大鼎能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確實是個良吏。只是他一直做地方小吏格局不大,如何能一下提到朝廷六部里去呢?”
李世民聽了點點頭,沒有吭聲等其他人說話。
李承乾聽見長孫無忌又跳出來跟自己作對,心中怒極也不等旁人說話,便直接質問道“舅舅說薛大鼎是地方小吏?”
長孫無忌不為所動,只是面無表情地點點頭。
“哼”李承乾見狀冷哼一聲道“薛大鼎也是有大格局大謀略的人,只是沒施展的機會罷了!”
“太子殿下倒是說說他什么大格局大謀略?”長孫無忌不陰不陽地道,他再也不打算忍受李承乾了。
“隋大業十七年高祖剛起兵時薛大鼎在龍門投唐報效,曾建言高祖當帥軍西渡龍門,攻占永豐糧倉在渭水入黃河處,然后布告天下,據關中財物以充軍用,從而對長安城形成俯背扼喉之勢,取而有之。
可惜當時高祖雖然非常賞識此計奈何軍中諸將一意東下,后來我大唐為了西進長安可費過一翻工夫的,若那時能聽薛大鼎的建言我大唐當能早日平定天下。”
李承乾說完,長孫無忌還沒有反應過來,李世民聽了卻一驚,忙問道“薛重臣曾有此建言?”
當年打天下時的事李世民最清楚對于沒有早日進長安城也有遺憾。
“正是,當在高祖實錄里有載。”
李世民聞點點頭道“如此說來薛重臣確實是個人才啊!”
“薛重臣興建義旗時便投高祖,未見其有半點軍功,不過一個地方小吏,縱有微功也當不得陛下如此盛贊。”長孫無忌再一次表明態度,希望李世民能重視他。
李世民聽了果然面現為難之色,長孫無忌追隨他幾十年也不忍心傷他的臉面。
李承乾卻是不管不顧地對長孫無忌問道“舅舅一直身在朝廷中樞,眼光格局都大,不知可有百姓歌頌過舅舅?”
“嗯?”長孫無忌被問的一愣,過了一會兒才喃喃問道“難道有百姓歌頌過薛大鼎?”
李承乾淡淡一笑吟道“新河得通舟楫利,直達滄海魚鹽至。昔日徒行今騁駟,美哉薛公德滂被。”
殿里一下安靜下來了,長孫無忌面色蒼白起來,不管薛大鼎能不能做工部尚書,他今天與李承乾的對話都已經被起居郎記下了。
要是一般的官吏就算有些才能他長孫無忌壓一壓也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