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好奇心的驅駛下李世民決定親自去東宮看看。
李世民是行軍打仗的高手,去之前自然先派人去查看路徑,查看東宮,然后把中書令楊師道和中書侍郎馬周找來。
楊師道和馬周先后進了兩儀殿,行禮拜見,楊師道遞上一份奏疏。
小內侍接了放在桌上李世民看都沒有看,直接問道“楊卿所奏何事?”
“回陛下,此乃是太子殿下上奏請加封蘇定方、諸遂良等七人為崇教殿大學士、值平章院的奏疏。”楊師道回道。
“大學士?”李世民疑惑地看向楊師道。
楊師道面色不變地道“太子殿下只在奏疏里說在東宮崇教殿設大學士秩從四品。”
李世民聞言一邊拿起李承乾的奏疏,一邊抱怨道“這些在東宮輔佐他有功的人,平定李泰叛亂也有功,待一切塵埃落定后朕自會封賞,他又著什么急?
設大學士?
朕這里還有沒設過大學士呢……”
楊師道和馬周聽了都只當作沒聽見,李世民抱怨幾句就低頭看李承乾的奏疏。
李世民看完李承乾的奏疏,抬起頭來看著楊師道一邊拈著奏疏在手里晃,一邊問道“這些日子東宮的政務都是這些人處理的?”
“回陛下,近些日子東宮送來的文書極多,臣一直在中書省處理政務,倒是馬庶子時常被太子殿下召去崇教殿咨詢政務。”
馬周看一眼楊師道,心道都說這個人忠厚老實,今天怎么這么會說話了,一個‘馬庶子’就把自己定位在東宮屬臣的位置上了。
李世民聞言果然來了興趣,微笑著問道“賓王你說說承乾是怎么處理政務的。”
馬周聞言卻是一驚,以前李世民雖然欣賞他,但他官卑職小且又年輕,李世民向來都是直呼其名,今天竟然開口稱呼他的字。
馬周一時不知何意,忙起身誠惶誠恐地道“陛下還是稱呼臣的名字吧!”
李世民見此笑著罷手示意馬周坐下,然后正色道“賓王不必過謙,你教導太子有功,朕也該尊敬些。”
馬周卻不坐下,只是低著頭道“太子殿下心懷天下且智慧過人,處理政務本就得心應手,而且這幾位被太子殿下上表請加封大學士的常駐東宮的大臣才是協助太子殿下處理政務的大功臣。
臣和其他東宮諸臣不過是有時被召去崇教殿做一些拾遺補缺的事,怎敢居功。”
李世民看馬周不似說荒,便問道“那賓王跟朕說說,他們是怎么輔佐承乾的?”
馬周聞言朝上一揖道“遵旨!”坐下,正要詳細說他在東宮里的見聞,卻見一個內侍走進來稟道“啟奏陛下,右春坊往太極宮的墻上已開出一道門,每日東宮與三省的奏疏文件傳送都是從這道門里過。
只是太子殿下下了嚴令,除了遞送三省與東宮互傳的奏章文書,沒有太子殿下的手令,任何人不得從此門過,膽敢闖此門者格殺匆論,奴婢沒敢過去看平章院里的情形。”
李世民目光一冷道“沒用的東西。”
然后站起身對楊師道和馬周道“走咱們去看看東宮的平章院。”
楊師道和馬周也慌忙起身,楊師道上前一步道“兩宮門戶自然是嚴謹些的好,太子殿下倒也有心。”
李世民聞言腳下不停地前往走,只是點點頭算是回應了楊師道,直到走出大殿抬頭看看偏西太陽,又轉頭對馬周道“賓王說說東宮里那些人是怎么輔佐承乾的?”
馬周聞言便把這幾次去崇教殿觀察到的情形跟李世民細細道來。
“太子殿下每日坐鎮崇教殿,顏師古和當日召去的東宮屬臣坐在下面,內侍會把在平章院票擬好的奏疏和文書送到太子殿下桌上。
太子殿下過目后若是覺得處理得當就在擬票上畫勾,然后讓崇賢館的值學士謄抄,謄抄好后太子殿下過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