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食問題自從年前被李承乾揭開以后,就是大唐君臣們的一塊心病。
李世民看了奏疏立即就把三省宰相、兩個參知政事和長孫無忌、蕭禹召來兩儀殿商量對策。
因為李承乾在東宮禁足,還特地召來顏師古讓他聽了回去跟李承乾講說。
李世民沉著臉待眾人坐下,拿起幾案上的奏疏,嘆口氣道“你們也看看,這是太平盛世?”
眾人心里一沉,這是出了什么事?
坐在上首的高仕廉接過奏疏看過,一邊把奏疏遞給長孫無忌,一邊有些不解地向眾道“這連年豐收長安城的糧價卻不斷地上漲,這怎么向天下人交待?”
長孫無忌接過奏疏正要看,聞言卻直接面無表情遞給了程名振。
眾人聽說是因為長安糧價的事也都看向程名振,畢竟大家都不是主管此事的人。
在眾人注視下程名依然怡然自若地接過奏疏看一遍,然后便丟下奏疏,旁若無人地向李世民道“陛下糧價雖然上漲,但是民部已經(jīng)開常平倉放糧了,所以不會讓糧價漲的太高?!?
眾人聽程名振就這么輕飄飄的一句話,心里都有些不滿,覺得這個人也太不把國家大事當一回事了。
對于“貞觀之治”這些人也都自認為是有功勞的,當然不愿意眼看著糧價上漲民怨沸騰,以后史書上記載貞觀年間老百姓買不起糧食。
長孫無忌見此以為程名振不知輕重,心里暗喜,面上卻一本正經(jīng)地問道“如果不是民部開常平倉限量放糧,百姓還不知道長安城缺糧吧!”
李世民聽了心里暗怒,看程名振的眼神就帶著幾分審視的意味,殿里其他人也是如此,都等著程名振給出一個交待。
不過程名振也不是白給的,仿佛沒有感受到殿里的氣氛凝固,淡然一笑道“長孫大人此言差矣,他們強逼著東宮把糧店關了為得是什么?
不就為了漲糧價嗎?
只可惜現(xiàn)在正值春種農(nóng)忙,沒那么多人運糧食進長安城,否則我絕不會讓糧價繼續(xù)上漲的?!?
程名振這幾句話說得相當漂亮,先把禍水東引,說是彈劾李承乾的人要漲糧價,然后明確告訴這里的人現(xiàn)在是春種農(nóng)忙時候,沒人去往洛陽運糧食回來。
李世民聞言呼吸立即粗重起,怒氣沖沖地看著長孫無忌希望他能拿出辦法來。
長孫無忌聽說現(xiàn)在沒有人運糧食也是無語了,但是他很快想到了比東市糧價上漲更重要的事情。
“程民部現(xiàn)在長安各倉的存糧有多少,軍糧和官員的祿米能按時發(fā)放嗎?”這個問題更重要,東市糧價上漲一點不算什么,可要是軍糧短缺恐怕就是不顧春種,也要派人運糧了。
長孫無忌一問,李世民和殿里其他人也都反應過來十分關切地看著程名振。
程名振聞言故意裝模做樣地,掐著手指頭算算,然后向長孫無忌微微一笑道“長孫大人放心,太子殿下英明,早料到春種時人力緊張無法分出人力運糧,所以早就屯夠了軍糧和官員的祿米,只是常平倉里的糧食少些,所以民部的平價糧每天只能開賣半天。”
李世民和眾人聞言都是出了口長氣,李世民更是滿面春風地道“程卿家辦事朕放心?!鳖D了頓接著道“你看這糧價能不能快點壓回去呢?”
程名振聞言忙道“這些都是太子殿下和任雅相的功勞,臣剛進長安實無寸功可言。
至于陛下說的糧價卻是一時難以壓回去,臣只能盡力不讓糧價過快上漲,以免發(fā)生搶購?!?
李世民聽了臉上難掩失望,但是此時正百姓春種不能發(fā)動民夫運糧也是事實,不能怪程名振無能。
雖然糧價上漲不能徹底解決,但得到程名振的保證會盡力壓低糧價,李世民便放下心里的石頭,也懶得再跟這些人議事,便讓眾人都散了。
李世民也起駕回甘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