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知道這些竹簡至少有幾百年時間了不可能是李承乾找人做的,心里對于秦臣托夢獻書的事更信了一層,但是對于李承乾的警惕也更深了一層。
李承乾見李世民低頭看書便道“父皇這些竹簡也不算多,不如分給幾位大臣分開看看里面可有酷吏害人的東西。”
李世民拿的一卷是“為吏之道”,他看見開篇寫著“凡為吏之道,必精潔正直,慎謹堅固……”心想也沒有什么邪僻之說就“嗯”了一聲,繼續往下看。
李承乾便示意其他大臣上前取竹簡這云夢秦簡一共也才幾萬個字,中書省和尚書省二十幾個大臣上前一人拿一卷平均也才一千多字,眾人坐下很快就看完了。他們看完自己手里的又相互又交流了一下各自看到的內容發現這個喜確實是個良吏,而且所記錄的內容也確實可以借鑒。
尤其是關于秦律的部分幾乎和其他史書所記完不同,除了比現在的唐律精細,一點也不比現在唐律苛刻,比起前隋的律法都算是寬厚的了。
幾個看了竹簡的大臣包括高仕廉和原尚書右丞昨天被李世民任命主持平章院的宇文節等人再看坐在李世民旁邊的李承乾目光中都增加了幾分敬畏,畢竟能得到這樣的先賢獻書也可見李承乾的德行是被先賢認可的。
半晌看完為吏之道的李世民長嘆一口氣抬起頭來,神色復雜看著下面的大臣道“諸位以為如何?”
高仕廉身為宰相第一個出來奏道“啟奏陛下,這些秦簡字體在小篆與隸書之間,竹簡陳舊應該是秦簡無疑了。”
李世民聞言點點頭道“高卿看這些內容可信否?”
“回陛下內容雖然有些與史書不同,但其所記之事詳盡,記秦律更是條文清楚應該是史實。”高士廉說罷退回班列。
李世民又看看其他大臣,見其他大臣也都點頭認可高仕廉的話,忍不住回頭向李承乾看去。
李承乾聽了高仕廉的回話和那些大臣表現十分滿意,臉不免有些得意的神色。
李承朝見李世民看來忙起身向他了行一禮道“既然喜所獻的書確實是有益于治國的好書,還請父皇準了兒臣的奏疏追封喜為大唐楚國公。”
李世民聞言拿起李承乾的奏疏,心里復雜之極,一會兒想到李承乾是秦始皇轉世,自己辛苦打下的江山就要毀在李承乾手里。一會兒又想到自己下旨追封安陸令史喜為楚國公等于向天下人說明李承乾乃是上承天意之人……
但是根據喜所獻的書,李承乾上疏為他請封也在常理之中,而且這個喜既然英靈不滅自己如果不給他追封他會不會為禍大唐?
李世民沉默了好一會兒,李承乾站在那里耐心地等著,他知道李世民此時必須得顧及皇帝的身份,這道旨意必然要下。
“既然如此就依太子之言,追封喜為楚國公令安陸當地重新以國公之禮安葬,喜所獻之書交崇賢館刻印……”李世民把這一段話擠出來后就想馬上退朝,不想就在此時一個內匆忙來報道“啟奏陛下長安城左右巡街武侯來報,龍首原上的百姓把長安城各處寺廟里的和尚都抓到龍首原做苦力去了。”
“什么?”李世民聞言大驚,看著進來稟報內侍眼里滿是不敢相信,停了一會兒,慢慢轉過頭來看著李承乾,意思很明白讓李承乾給他一個解釋。